解码南海三季报:承压蓄后劲,信心向未来

南方+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佛山市及五区三季度“成绩单”及各方解读的陆续出炉,常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二的南海也频频被“cue”,其三季报数据背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受到多方关注。

统计显示,1-9月,南海区实现生产总值2552.2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高于佛山全市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而在今年的9月20日,南海区在《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这份重量级的研究报告中,一举夺得“四料榜眼”——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4个榜单的第二名,稳居全国县域发展的领跑梯队。

这组貌似强烈的反差,却是南海新旧动能转换期最真实的体现:从数据上看,南海发展承压。从长远来看,南海潜力无限。

1

第二产业,是南海新旧动能转换最集中,也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

南海是制造强区,二产占到整个GDP的一半以上。在今年前三季度,南海二产实现增加值1302.39亿元,增长1.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与自己比,却是三大产业中唯一低于其GDP平均增速(2.0%)的。

如果把南海制造业看作一辆行驶中的车辆,导致其明显“降速”的原因,一是大环境的影响,“路”难走,速度自然快不起来。二是自身“动力”原因——正在培育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能挑起南海的工业大梁,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受到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宏观因素冲击,承压负重前行。这也是导致其增长减速的最重要原因。

这是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难以避免的“坎”。南海制造还在“爬坡”中,但其韧性不减。这从更具体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前三季度,作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用电量保持增长,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9%。

又如1-8月,南海纳入统计的189种工业产品中,110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其中铝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高达2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6%等。

总投资50亿元的南海有色金属产业南园动工建设。 狮山镇供图

更给人以信心的,是一批已经埋下的“火种”——3天前,总投资50亿元的南海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支点之一的有色金属产业园南园动工建设,现场一批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10月30日、31日两天,南海集中出让10宗产业用地。

将时间放长至今年1-10月,南海全区共签约引进超亿元项目182个,投资总额908.7亿元。供应建设用地111宗,其中产业用地共102宗,面积共5616亩……

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南海制造版图上即将升起的新星,也是市场对南海发展的信心。未来,伴随着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投产,南海制造将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2

得益于人文经济引领,前三季度南海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91.23亿元,同比增长2.3%,同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24年是南海的“人文经济元年”,年初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就已明确要把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

在人文经济导向下,在东部,开心麻花品牌官宣落户;千灯湖音乐秀场成功签下五大音乐演出品牌项目,首场AYO!音乐节广佛站吸引超2万名乐迷参加。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The Chainsmokers(烟鬼组合)巡回演唱会在此开锣,吸引超过2万名观众到场,带动本地线下消费超8400万元。

在中部,南海体育中心连续两年举办佛山草莓音乐节,入场观众达10万人次,累计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文旅消费近3亿元。今年前8月,南海体育中心共承办了50场赛事和活动,包括2024LPL春季赛总决赛等,更引入了佛山南狮足球俱乐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观看到高水平赛事。

在西部,千古情景区自今年春节开业以来接待游客逾400万人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现象级旅游演艺集聚区;作为南海最大文旅IP的西樵山,自10月1日免票后,国庆7天假期,共接待游客近43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56%;实现景区旅游收入1019万元,同比增长103%。

国庆假期首日,西樵山下举办烟花汇演,在线上线下吸引100万人次观看。 李均良 摄

数据显示,1-9月,南海与文旅产业紧密相关的餐饮收入为92.86亿元,同比增长7.5%。绝对数占到佛山全市餐饮收入的近四成。而在今年国庆假期,南海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0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19亿元,同比均实现三成以上的增长。

以人文经济之名,南海收获了流量与消费。而随着南海对于人文经济的愈加看重,与一批如第二届大地艺术节、丹灶罗行艺术墟等重磅项目的落地与持续发酵,南海三产将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3

在三大产业中,南海第一产业是前三季度最大的“赢家”:1-9月南海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64亿元,同比增长4.9%。这一增速高过佛山全市平均水平(4.5%),在佛山已公布该数据的区域中,仅次于农业大区高明。

一产的表现,得益于南海对其的高度重视:今年,南海首次将“高水平农业”与原有的“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并列,打造“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这是一次理念上的重要突破,也表明了南海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决心:对于经济体量达数千亿之巨的南海来说,农业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算大。

南海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区。图为九江养殖户迎来渔获丰收。    九江镇宣传文体旅游办供图

南海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区。图为九江养殖户迎来渔获丰收。    九江镇宣传文体旅游办供图

但一方面,南海有较为良好的基础——南海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区、淡水鱼苗繁育中心、淡水鱼加工流通中心,是南鱼北运主供区,日均北运量占全省50%;南海也是全国蝴蝶兰四大集散地之一和重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产业链企业近1500家,位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

另一方面,南海虽然城镇化率高、工业发达,但也不能到处建城市、人人干工业、到处建园区。广大的农村、农民靠什么兴产致富?南海认为,发展高水平农业是关键。因此,南海也将之视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富裕的重要抓手。

而随着南海把推动高水平农业发展提到新的高度,南海现代农业发展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数据显示,2023年南海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76亿元,占第二产业的3.2%,第三产业的4%。到今年三季度,这一比例已分别提升至4.5%、4.9%。

4

动能转换,是一场需要时间与耐心的长跑。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需要正视困难,更要看见希望。

南海一举夺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四料榜眼”,已经说明了外界对于南海发展现状与潜力的判断。身处其中,我们更应给予其更多的信心与耐心。

期待南海,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跑得更稳、更远。

撰文:黄艳姿

读者群二维码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