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做好“鱼”的文章!金鲳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雷州举行

南方+

11月12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湛江市雷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雷州工作队承办,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威农业集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乡村振兴驻雷高镇帮扶工作队和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首届金鲳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雷州举行。

研讨会现场。陈文 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祥明,中共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闫嘉伟,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处长巫佳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张殿昌,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谭北平等相关领导出席本次研讨会。

据了解,湛江是全国最大的金鲳养殖基地,2023年产量达9.24万吨,占全国养殖总产量的32%,养殖产品远销国内外,已成为建设“海上新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雷州是全国主要的金鲳鱼养殖基地,地处亚热带,东西海岸线长达356公里,气候温和,海水质量在1~2类海水水质标准之间,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适合发展金鲳鱼养殖业。

在研讨会现场,林祥明致辞表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渔业科技战略力量,院属南海水产研究所立足广东长期开展亚热带和热带海洋渔业全产业链研究与成果转化,是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卵形鲳鲹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鱼品加工、深远海养殖等岗位的依托单位,承担着科技赋能海水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服务金鲳产业经济发展的职责使命。在国家大力推动落实大食物观、全产业链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全国金鲳产业创新力量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分享科研进展,研讨金鲳育种、养殖、加工等产业链中的产业焦点与关键技术,推进科企创新合作,支撑雷州在内的全国金鲳产业高质量发展。

闫嘉伟致辞表示,近年来,雷州市认真落实省、湛江市关于渔业发展的有关部署,依托海洋资源禀赋,顺应现代渔业的发展趋势,推动金鲳鱼深海网箱养殖、种业技术攻关、品牌培育、、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了万吨级大产业,创造十亿元产值,金鲳鱼成为渔民增收致富的“黄金鱼”,金鲳鱼产业也成为了朝阳产业。坚持科技赋能、人才引领,逐步探索出金鲳鱼与深海网箱养殖结合的发展路径,在雷州流沙湾海域建成了国家级海洋牧场。

巫佳伟表示,湛江是广东渔业大市,水产品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是全国重要的水产苗种、养殖、加工、流通和出口基地。近年来,湛江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以金鲳鱼等高产优质品种为主推品种,向海图强,打造富民产业,是广东省推动“百千万工程”和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金鲳在内的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欢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院属单位与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继续加强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催生渔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广东渔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深远海养殖、冷链物流、水产加工、海洋生物、水产品市场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研讨会上举行了深远海养殖龙头企业对接暨签约仪式,共有8个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与企业签订产才对接协议,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上下游核心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体系化、任务型联合体,加快推进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助力雷州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鱼类人才振兴项目深入开展,为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签约仪式。陈文 摄

随后,多位专家学者作汇报交流,分别围绕深远海养殖、金鲳产业发展、金鲳营养与饲料、金鲳加工与质量安全等主题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

多位专家学者作汇报交流。陈文 摄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前往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现场考察“海威2号”养殖平台与研讨,进一步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助力渔业现代化发展。

“海威2号”。何盈 摄

撰文:陈文

通讯员 江建军 翁兴莹

编辑 卢林枫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