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蕉岭县广福镇,有一群特殊的“养菌人”。他们不是来自农业企业也不是种植农户,而是一群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每天穿梭于不同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检查食用菌的生长环境,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确保这些娇贵的 “小家伙” 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他们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蕉岭县广福镇“食用菌产业永根科技站”的成员。自2023年该永根科技站在广福镇挂牌以来,团队专家们持续开展了食用菌产业技术瓶颈攻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本土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
永根科技站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命名,是华南农业大学面向全社会设立的科技服务站点,主要宗旨是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全面发展提供科技、文化、人才等多方位支撑。
目前,华农已建设永根科技站站点67个(含3个海外站点),分布于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区,涉及水稻、花卉、水产、果树、蔬菜、家禽、畜牧等多个产业领域,食用菌产业永根科技站就是其中之一。
在蕉岭县广福镇,食用菌产业永根科技站的专家们经常来到食用菌经营主体及种植农户的种植基地,现场查看养菌情况、袋料出菇情况,分析遇到的瓶颈难题,在种植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建议,提供技术指导。
此外,专家们还走访调研了当地鲜菇和干菇的收购与市场情况,协助拓宽广福镇食用菌的销路。为提升当地从业人员栽培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专家团队还多次围绕食用菌栽培技术、生产管理、采后加工等方面为产业负责人、种植户等进行培训。
为了帮助当地食用菌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科技站成员先后到河南、福建、湖北等地食用菌企业交流学习,同时走访多地食品开发机构和权威专家,探讨研究食用菌加工产品发展的思路和未来趋势。
黑木耳是广福镇的主导食用菌品种。食用菌产业永根科技站专家团队从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创新两方面入手,选育营养活性成分含量高的优质黑木耳菌种,并创新菌棒制备工艺,同时改良了黑木耳优良品种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
在此基础上,专家团队还利用航天诱变、等离子诱变等育种技术进一步孵化培育新兴品种,建立与广福镇资源和气候条件相匹配的特色种植模式。
永根科技站团队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杰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广福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通过持续的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帮助当地食用菌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与良性发展。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谢望海
图片:华南农业大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