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看绿|高山柳护出“长河落日圆”

大众新闻
+订阅

编者按:万里黄河育万物。一株株扎根于此的草木,摇曳着母亲河的喜怒哀乐。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携手沿黄省级党媒以及山东16市党媒发起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黄河看“绿”,行走万里黄河,我们的记者把目光投向这一株株特有的绿色植物,邀您一起来看黄河的“绿色”故事。

黄河上游,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求吉玛乡,黄河入川口附近,黄河如丝天际来的画卷映入眼帘。这里,黄河干流流经阿坝县25.26公里,以前的沙坡已变成“高山柳沙障”组成的生态堤坝,尽管已是深秋,堤坝上依然是满眼绿意。

这抹难得的绿意中,最惹眼的就是高山柳。

在阿坝县林草局副局长蒋兴和眼里,高山柳可是防风固沙的宝贝。高山柳生长于海拔2500米至4000米的地区,喜光、耐寒、耐瘠薄,繁殖方式主要为种子繁殖或插条繁殖。它的幼树生长快,天然更新强,可用于退化林地改造和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蒋兴和介绍,在黄河干流和支流的堤岸上,选择坚韧的高原柳作为屏障,然后种上生命力较强的老芒麦、黑麦草等草种,就能形成生命力强、能挡风的灌木生态带,防风固沙作用显著。如今,流经阿坝县的黄河干流和支流的堤坝上,都建起了以高山柳为先锋的生态堤坝,高山柳也成为最坚强的黄河守卫者。

资料显示,2014年至2023年底,以林长制为引领,阿坝州投入8.2亿元,大力实施川西北治沙(省级治沙)等工程,在若尔盖、红原、阿坝等9县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及巩固128万亩,目前,阿坝州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2.9%。

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来自四川。如今,黄河在这一带的含沙量已从10年前的每立方米1.4千克减少到每立方米0.3千克,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黄河之变,是四川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真实写照。

夕阳下的黄河,是一幅“长河落日圆”的山水长卷。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仍将波澜壮阔地继续展开。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任灵芝

大众新闻记者 徐佳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赵士伟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中成

四川日报阿坝全媒体中心记者 刘文佳

阿坝县融媒体中心

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