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典型镇村|程村镇:以“典”带面促发展,4个典型村各美其美

南方+

程村镇海岸线长39.8公里,连片红树林6500亩,是理想的天然蚝场,素有“中国蚝乡”的美誉。近年来,该镇立足特色发展优势,着力培育典型村,以“典”带面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目前,程村镇共有4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其中2023年典型村为红光村;2024年典型村分别为罗岗村、新光村、豪光村。4个典型村各美其美,充分展现了程村镇优越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红光村:

万亩红树林谱写“蚝”文章

初冬时节,正是程村蚝大量上市的丰收季。在“中国蚝乡”的核心区域红光村,这里的蚝船码头每天清晨都是一派火热的劳作场景。

红光村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养蚝历史,这里出产的程村蚝个大味美,素有“海中牛奶”“蚝中之王”的美称。如今,红光村80%以上的村民都投身到蚝产业,实现了致富奔康。在培育典型村的过程中,红光村着力写好“蚝”文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红光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从致富能手中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工作思路,建强蚝协会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2023年村集体收入110万元,同比增长22%。目前。全村蚝养殖面积4.3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5.77亿元。

为了持续升级蚝产业链条,红光村集中帮扶资源,加大对蚝产业的投资力度,培育出金质蚝业、蚝仙姑等品牌企业。通过升级村级企业的生蚝深加工规模,实现了带壳生蚝的自动化净化、清洗、分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带动周边农户从事程村蚝加工产业,联农带农实现增收。

为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7月底,位于红光村码头附近的红树林观景平台建成开放,不仅成为“中国蚝乡”乡村游的热门打卡点,也是让广大游客深入了解红光村特色文化与产业的一个窗口。依托“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红光村段项目和程村蚝文化示范推广基地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红光村突出“蚝文化”,积极承办程村蚝美食周、“蚝王”评比、扒蟹艇等活动,擦亮了“蚝品牌”。

近年来,红光村大力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建立了“积分超市”;提升村庄人居环境,重点开展了三清三拆、垃圾污水处理、庭院改造、绿化美化等工作,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升级改造了生产码头,建设码头周边配套工程,畅通蚝销售的“最先一公里”。

以“中国蚝乡”品牌和万亩红树林生态资源为重要载体,红光村项目建设有抓手、特色资源有优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示范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村’”“阳江市十大最美乡村”等称号。

罗岗村: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罗岗村是“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下辖的自然村咸水寨村曾获评“省定文明村示范村”。罗岗村抢抓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机遇,以建设富裕美丽宜居村为目标,展现出治理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打好“产业发展牌”,促进集体增收。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把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成功探索出一条特色养殖新路。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引导农户和贫困户利用自留地、山坡地种植水稻、番薯、圣女果等农作物。结合自然资源禀赋,探索出了海水养殖冬小棚养虾模式特色养殖新道路。截至目前,罗岗村海水产养殖有35户养殖面积1500多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00亩、生蚝养殖23户养殖面积约880亩、生猪养殖20户约1100头、养鹅大户3户约25500只,2023年农户平均增收2万元。

打好“基础设施牌”,擦亮宜居底色。2023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来提升村庄美化亮化及完善空心村的基础设施,已完成对5个自然村道路硬底化。牢牢把握“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机遇,进行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关键节点,投资615万元建设咸水寨村风貌提升打造项目,2024年约投入80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提升工程、基础设施补短板及节点提升建设项目、典型村示范建设等项目。

打好“基层治理牌”,建好幸福乡村。健全和完善村内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层层压实责任。以村规民约自治,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全面推动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阳西好人”“五星家庭”等评选活动。

新光村:

下好乡村振兴“三步棋”

新光村地处“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内,这里农业资源丰富,还有1000多亩红树林。依托近山近海的产业优势,新光村全力下好乡村振兴“三步棋”,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新光村下好“特色产业棋”,获评“一村一品”甘薯特色村,该村有甘薯种植基地约500亩,其中包括全国人大代表、种植大户卢海衬创办的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卢海衬返乡创业以来,一直带领乡亲们种植甘薯、花生、圣女果、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积极盘活撂荒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特色农业。

随着“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前来程村镇游玩,也让合作社的田间地头变成了网红打卡点。为此,卢海衬敏锐地瞄准了乡村旅游这个新阵地,在开展特色农产品采摘、销售的同时,谋划在合作社建设一个“阳西味道”农产品展销平台,带领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新光村下好“基础设施棋”,投入资金约1400万元建设村内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提升村民幸福感。目前,已实现户户通自来水、户户接入污水管网,补齐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短板,同时投资250万元用于完善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及节点提升建设项目,投资150万元实施典型村示范建设项目。

新光村下好“基层治理棋”,坚持依法治村,把乡村法治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积极引导村民依法办事、遵纪守法,不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党群关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村“两委”干部、党员率先带头学法普法,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在村内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豪光村:

农文旅齐发展,让乡村焕新颜

豪光村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来,持续推进典型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提升,在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为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豪光村的海水养殖生蚝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豪光村位于咸淡水交界处,海域水质优良,宛如一座天然的优质牧场,为生蚝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产出的生蚝肉质肥美,鲜嫩多汁,每一颗都似海中的珍宝,且营养丰富,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深受市场青睐。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豪光村运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率。为了进一步方便蚝农生产作业,结合“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豪光村其管辖的濠山村、边海村新建设了两个生产码头。这些码头恰似连接蚝农与大海的坚固纽带,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便利了蚝农劳作,而且为豪光村生蚝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豪光村充分发掘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塘围养殖鱼虾蟹和红心蛋鸭养殖产业。通过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让豪光村朝着富裕、和谐、美丽的方向大步迈进。

豪光村聚力开展环境整治,打造宜居乡村。投入100余万元开展村内“三清三拆整治”行动,共拆除泥砖房55间,打造四小园6个,村庄风貌显著提升。该村共投入4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补短板及节点提升建设项目、示范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豪光村积极投身于绿美生态建设行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动员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村庄的绿化美化工作。此次建设投入资金达 3.6万元,用于在村庄道路的 “四旁”“五边”等区域种植树苗,共种下树苗和灌木420余株,让村庄的周边环境初步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豪光村还与阳西县林业局签订了合作造林协议,在狮子岭约900亩的林地上开展大规模造林活动,精心种植各种风景树苗以及名贵树种。此次种植规模大,5.2万余株树苗在此落地生根,一系列举措将为豪光村打造出更加优美、更具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为村民和周边地区带来更多生态福祉。

豪光村聚焦文化振兴,厚植文明乡风,全面推动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阳西好人”“五星家庭”等评选活动,在村内组织评比“星级文明户”,通过评比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豪光村地处“中国蚝乡”腹地,红树林观光游览资源十分丰富,积极打造“旅游+渔业”特色产业村。目前,已有旅游企业依托这里的红树林资源,建设高端康养温泉度假项目。通过打造红树林特色海上游乐区,进一步擦亮“中国蚝乡”农文旅品牌,打造“吃住游购娱”一站式的旅游目的地,让豪光村吃上“旅游饭”。

南方+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张潇野

编辑 张会玲 魏楠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