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湾”里来!11月8日下午,在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政府部门轮流上台宣讲投资政策,向全球企业发出招商最强音。
打好港澳牌 助推大湾区互联互通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运营中心和贸易中心,香港可以做好‘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创平台角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表示,香港的金融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可以帮助大湾区的企业“走出去”和国际接轨。
“澳门的营商环境具有较强竞争力,可以助推大湾区互联互惠互通。澳门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优势也比较突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澳门特别行政区招商投资促进局委员梁华峰在现场推介澳门的投资环境。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朱小军在现场介绍,广东在册外企数量和外资存量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累计设立外资企业33.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近6000亿美元。
成绩的背后广东下了不少功夫。“外资10条”“稳外资12条”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办法、“招商引资20条”……近年来,广东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大力支持外企在粤投资落户。广东省自贸试验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区域,还将在医疗、电信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
逐梦大湾区,共赴大未来。广东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从科技创新、营商环境、重大平台等方面介绍了大湾区吸引企业用脚投票等相关政策。
“广东坚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抢滩发展低空经济、光芯片、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祝永辉说。
在广东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已经成长起许多世界500强公司和领先全球的创新型企业。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从企业税收政策、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国际人才交流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在广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税收、财政、土地等方面获得支持,且认定条件内外资企业享受完全一样的待遇。”
从用地到人才 强化全方位政策支持
广东作为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配套能力。2023年,广东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87万亿元、4.44万亿元。今年1—9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
打造大平台,引得产业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介绍,广东在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布局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在粤东粤西粤北12市以及惠州、江门、肇庆3市部分县(市),支持每市高标准建设1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引导各地有序优化布局建设103个省产业园。
金融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广东省委金融办二级巡视员刘凯文介绍,广东加快落实金融增量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目前,广东组建一批股权投资基金超1000亿元,并购重组上市公司近150家次,释放长期资金超过1700亿元。
“广东正不断强化政策支持,抢占‘智’高点。”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邱璟介绍,广东出台了全国首部技能人才发展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和首部促进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
有舞台就有活力。广东联合港澳举办了两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目前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84家,累计孵化5778个港澳创业项目。
用地有保障,项目落地快。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功慧在现场介绍了不少企业关心的用地用海政策。
“广东加强产业空间供给和保障,全省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面积超600万亩,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批尽批。有较多可供开发建设的围填海优质地块,有丰富的深远海资源尚待开发。”王功慧说,广东还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供应,降低土地取得成本。
优美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卢洁芬介绍,在广东,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江河湖海清洁秀美、生态禀赋独具特色。目前广东共有1361个自然保护地,排名全国第一。
广东还从企业拟建、手续办理到运行投产,提供全过程的生态环境政策保障,优化简化环评管理,80%以上的项目无需环评或者仅需环评备案。
采写:南方+记者 宾红霞 杨天智 唐子湉
摄影:南方+记者 钟志辉 张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