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五四运动后,清远地区的进步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清远地区建立组织时间比较早、活动时间比较长、党员人数也比较多,在广东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清远人民在开展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很多红色革命遗址,这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为便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系统深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清远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谱写的光辉篇章,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连续推出清远红色革命遗址简介。
【清远红色革命遗址】石坳头炮楼——秦皇山根据地反“清剿”战斗遗址
石坳头炮楼——秦皇山根据地反“清剿”战斗遗址位于清新区太平镇秦皇村委会西北约2千米处。
1947年底开始,国民党粤北“清剿”区司令官叶肇组织清远、英德、广宁、四会四县共1000多兵力,向广(宁)四(会)清(远)边的秦皇山区和清(远)英(德)边的文洞山区开展大规模的进攻。
1948年1月1日,国民党清远县新任县长廖琪亲自出马,采用碉堡联防、远道奔袭的战术,倾巢而出,分兵三路“进剿”广(宁)四(会)清(远)边游击区。敌人一路直指秦皇山心,一路插入南冲的白石,一路派太平乡联防中队长赖沃进入秦皇山梅仔坑,在要道石坳头筑炮楼(碉堡),企图控制秦皇山区。广四清边区队决定以拆毁石坳头碉堡作为反“清剿”的突破口。1月24日晚,武工队员赖虾公以探父为名,劝得赖沃率部投诚,缴来长短枪20支,并把在建的碉堡拆毁。不久,清远县长廖琪又派县保警中队长周志煜率队再次强迫群众修建石坳头堡垒。2月1日凌晨,广四清边区队及民兵包围石坳头碉堡,拂晓进攻,击毙了敌保警中队长周志煜,俘小队长梁汝森以下25人,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19支,再次将碉堡夷为平地。此时,马奔率部袭击进犯南冲白石之敌保警队,将其击溃,小队长苏巨在战斗中牺牲。入侵山心的国民党武装见形势不妙,不战而退。这一仗,廖琪的“进剿”以失败告终,秦皇山游击区进一步巩固起来。
石坳头炮楼——秦皇山根据地反“清剿”战斗遗址位于进入秦皇主干路边的山坳上。
石坳头炮楼——秦皇山根据地反“清剿”战斗遗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