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年力量,激发青春动能,以“头号力度” 助力“百千万工程”提速

河源共青团
+订阅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河源共青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具体部署,聚焦团省委和市委重点工作,深入实施河源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引领动员团员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促进人才、资源、项目等要素下沉县镇村,为推动河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贡献青春力量。2024年以来,我市“百千万工程”取得扎实成效,东源县、连平县分别在进位类、消薄类县市中获评优秀等次,东源县入选省首批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

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工作机制高效运行

团河源市委将助力“百千万工程”作为河源共青团服务大局的中心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在“百千万工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坚持专班化运作。团河源市委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团省委部署,主动对接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联动县(区)、乡镇团委,先后召开共青团河源市委员会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河源青年助力高质量发展动员会、河源市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万名青年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推进会等会议,强化扁平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落实。

坚持项目化管理。加强与组织、农业、人社、林业等部门沟通协调,启动青年人才“启航计划”、青年创业就业帮扶行动、“绿美青年林”、校地合作等项目,指定业务部室专门负责,安排专人跟进,定期进行调度,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

坚持一盘棋推进。聚焦“三乡行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等工作,印发《河源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形成“顶层设计—工作推进—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工作闭环。

坚持全要素保障。充分整合各方政策资源,强化经费、人员、阵地、技术等保障,为工作落实提供有力保证。聚焦产业人才强县、紧缺人才聚县、乡土人才兴县、专业人才扶县,推出15项具体举措,推动青年人才下沉基层、向县域聚集,在“百千万工程”中青春建功。

聚焦第一资源,引育青年人才,赋能“百千万工程”

团河源市委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青年人才工程为牵引,推动青年人才入县下乡,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智力支持。相关工作得到市领导高度肯定,并在全市“启航计划”“扬帆计划”工作推进会作交流发言。

推进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主动对接乡镇需求,精准设置岗位,规范招录流程,组织专业培训,加强跟踪管理,选好用好乡村振兴志愿者,累计招募乡村振兴志愿者1000余人,参与驻镇帮扶、产业园区、乡村规划、乡村教育、社会工作等工作,奋战“百千万工程”第一线。拧紧“引育留用”工作链条,60余名乡村振兴志愿者通过公务员、事业编、三支一扶等招考留在河源工作,推动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全市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推进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强化高校引才作用,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共同打造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市级工作站4个。召开河源共青团深化校地合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座谈会,与合作高校、“双百行动”结对高校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联合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推广使用“百千万校地通”平台,累计开发镇村项目需求800余个,推动95个乡镇与74所高校结对,引进600余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全国重点团队6支、省重点团队55支),其中“金穗麦浪—高科技种子提升粮食生产品质”等8个结对项目获评省级示范项目,为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推进“青雁归源”人才行动。分级建立河源籍在外学子常态联系机制,举办返乡大学生座谈会、集中交流活动等近20场,组织大学生参访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解读地方发展规划、宣介人才政策和就业创业政策,展示河源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成效,系牢青年大学生的乡情纽带。扎实推进“展翅计划”和“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推动源城区、紫金县全国“返家乡”社会实践试点工作,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开发实习见习岗位3000余个,动员5000余名在校大学生报名寒暑假集中返乡参加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文化宣传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为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献智出力,2个集体和1名个人获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通报表扬。

推进兴乡青年培育行动。分层分类培训兴乡青年人才,面向农村青年人才开办市县两级培训班,面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举办“领头雁”培训班,推荐优秀创业青年参加省级农村青年人才示范班,省、市、县累计培训兴乡青年700余人次,组织50余名创业青年赴深圳学习交流,培育青年电商达人300余名,增强青年兴乡能力,加强“百千万工程”青年人才储备。深入实施“圆梦计划”,联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为795名乡村青年搭建了学历和技能提升的平台,提高本地青年服务“百千万工程”的水平。积极选树兴乡青年典型,连平县创业青年吴迪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激励青年在“百千万工程”中人生出彩。

聚焦任务主线,激发青春动能助力“百千万工程”

团河源市委紧扣省委、市委“百千万工程”部署,搭建“四大平台”,激活“百千万工程”青动能。

围绕产业发展,搭建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引导青年立足河源资源禀赋优势创业,扶持培育茶叶种植、茶旅民宿、乡野田园露营等青年创业项目,带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举办“青春助力百千万·创新创业建新功”河源市第十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165个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参赛,通过组建青年创新创业导师团、举办“青创训练营”等方式,帮扶创业青年,重点扶持河源青年助力“百千万工程”示范项目10个,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出“团银企”合作项目2个、授信额度7亿元,推动金融赋能青年创新创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围绕富民兴村,搭建青年助农平台。出台《河源共青团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落实“青企帮村”“产业宣传”“人才引进”等务实举措,引导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入村开展产业项目对接,为河源实现全市村集体经济平均突破22万元贡献青年力量。邀请“阿辉在村里”“一物乡甜”等网络红人组建“青耘河源”助农直播联盟,开展以区域特色、青年创业、文旅产品为主的直播带货活动28场,助力河源特色商品电商销售,1人获评“青耘中国”乡村振兴青年公益百强主播。

围绕乡村建设,搭建青年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平台。实施“绿美河源·青年先行”行动,建立“线上平台+线下基地”模式,依托“绿美青年林”小程序,拓宽“认种、认养、认捐”渠道,带动社会面开展植树护绿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绿化美化。今年以来,全市上线“绿美青年林”项目175个,认种、认捐树木2万余棵,统筹认种、认捐资金230余万元,认捐认种项目片数、树木株数、募集金额等均排名全省前列。广泛发动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河小青”巡河护河、垃圾分类、植树护绿等志愿活动3200余场、参与青少年近11.4万人次,凝聚青春力量投身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聚焦乡村未来,守护青少年成长,筑基“百千万工程”

乡村青少年是“百千万工程”的亲历者,也将成长为“百千万工程”的生力军。团河源市委把促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关爱服务青少年“3+N”专项行动为统揽,持续提升乡村青少年获得感幸福感。

抓实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团河源市委采取“线上+线下”与“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推出防溺水宣传短视频9条,开展防溺水“五进”宣教、主题团队日活动700余场,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巡查、劝阻活动,累计劝导野泳、戏水青少年605人,投入640万元上线广东省首个防溺水智慧监控预警系统,多措并举防范青少年溺水事件发生。

推进青少年防犯罪防侵害行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1+2+N”关爱帮扶小组,围绕未成年人重点群体开展关爱服务活动20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敲门行动”等300余场次,推动19个单位申报全国和省级“青少年权益岗”、16个村(居)创建省、市级“双零社区”,以乡村青少年为重点创新开展防性侵巡回宣讲,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深化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以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纳入2023年市十件民生实事为契机,在全市建设8个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接听河源青少年咨询超过7000人次,办结个案211个、群众满意率达100%,开展中高考心理减压、青春自护等团体辅导230余场次,组织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培训18场次,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办好服务青年实事。开展“青春有约”系列活动200余场、服务青年1万余人次,推进“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等阵地建设,回应青年群体的多元需求。筹措资金、物资共118.3万元,走访慰问留守儿童2126人次,资助困难青少年100余名。举办红领巾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70所乡镇中小学,开设科普课程300节,同时面向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2023年科普夏令营、暑期公益培训班等活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

接下来,团河源市委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团省委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提升工作质效,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为“百千万工程”作出新贡献。

讲好河源“百千万工程”故事。聚焦“百千万工程”和客家文化宣传,建设“百千万工程”河源兴乡青年新媒体中心,宣传展示河源的人文历史、客家文化、人才政策、青年风采,讲好河源“三乡”青年创业故事,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河源、了解河源、热爱河源,示范引领更多青年到河源“百千万工程”基层一线就业创业。

推动青年人才下乡帮扶。推动河源共青团青年人才“启航计划”走深走实,持续深化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引聚青年人才投身“百千万工程”。做深做实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推进“青实计划”,继续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联系合作,强化校地对接,提升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助力县域产业项目实效。

健全返乡青年联系机制。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规模化组织大学生返乡参与社会实践。办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帮扶系列活动,讲好河源“百千万工程”新变化、新政策、新机遇,引导在外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支持青年提升兴乡技能。举办分层分类的乡村青年人才培训,积极争取团省委、团深圳市委资源,加大对青年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办好“领头雁”青年人才培训班,培育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引领青年投身绿美生态建设。不断拓宽“认种、认养、认捐”渠道,完善“线上平台+线下基地”模式,全社会动员开展植树护绿志愿服务活动,厚植青年爱绿护绿植绿意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不断扩大“河小青”“湖小青”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百千万工程”实施全过程,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凝聚青春力量。

深化青少年权益维护。分层分级开展“市级+县(区)级”12355线下阵地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宣教、心理素质拓展等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个案“点单式”心理健康跟踪服务。深入推进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发挥共青团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扎实开展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持续深化关爱留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专项行动,完善共青团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链条,筑牢青少年防犯罪防侵害“防护墙”,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港”,丰富青年实事“多宝盒”。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