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走新更走心!高校师生走进柏桥讲堂学思践悟

南方+

行走在茂名柏桥讲堂现场教学点荔枝种植园,荔枝古树苍劲旺盛的生命力扑面而来。讲解员带领大学生们边走边介绍,“荔枝古树不但给我们村民带来了收益,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大家发挥所学所长,深入研究。”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今秋开学季以来,茂名高校师生陆续走进柏桥讲堂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在乡村振兴建设一线感受思想伟力和基层发展的澎湃活力,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让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受访者供图

以行践学,打造“行走的课堂”

因荔而富,因荔而美,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是当地有名的“亿元村”,浓缩着茂名乡村振兴的柏桥实践经验。小小荔枝如何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带动一片乡村,成了茂名乃至省内外高校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探索的大课堂。

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走入实践中,思政课方能拥有更强生命力。秋季开学以来,在茂高校师生先后走进柏桥村,以柏桥讲堂为核心开展现场教学,体验实践。

学员们走过荔枝种植园,感受荔枝古树苍劲旺盛的生命力;在柏桥实践馆内,学习了解荔枝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感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来到柏桥农创园了解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联农带农让“土特产”增值收益留在农村;再到中国荔枝博览馆,学习荔枝的历史文化和品牌建设……沿着柏桥讲堂精品研学路线,师生们感受着柏桥村的乡村一线的火热实践。

去年5月,茂名市以柏桥村为主线,按有阵地、有制度、有标识、有师资、有课程“五有”标准,打造了一个集理论宣讲、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思政讲堂——柏桥讲堂,现场教学点不断拓展延伸。

打破学校围墙,把讲台搬进社会。“柏桥讲堂作为高校‘大思政课’社会实践重要教学基地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茂名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何小春说,“开展高校进柏桥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茂名乡村振兴的变化发展,切身感悟茂名‘百千万工程’的建设成果,又能够引导广大高校学生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发展热潮中去。”

课堂深入田间,直达生产一线,是柏桥讲堂沉浸式体验教学的生动实践。一系列“看、听、品、走、问”融合的学习活动,让学员深切感受到茂名荔枝从“小特产”发展成“大产业”的巨变。学子们纷纷表示,通过柏桥讲堂这一平台,感受到茂名这片正值蓬勃发展的沃土上,机遇多多,实践丰富。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宋舒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思政课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去体验、检视和内化,像柏桥讲堂这样丰富、生动的实践内容,可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使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也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受访者供图

联学共建,“思创融合”育人

今年暑期,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师生一行近20人来到茂名开展为期3天的思政实践课程。首站便在中国荔枝博览馆里开启了一堂追寻荔枝历史文化的思政课程。

这是北大元培学院学子第二次来到柏桥讲堂开展实践活动。北京大学是首个与柏桥讲堂开展联学共建的高校。去年8月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便在柏桥讲堂挂牌,并开展首次思政实践活动。

今年来,茂名实施柏桥讲堂提升行动,要求精心策划、加强与高校联学共建,构建“思政大课堂”,推动“柏桥讲堂”延伸进校园,为高校量身定制宣讲菜单,打造党建引领下“思创融合”育人新模式,“办成有影响力、感召力、说服力的思政讲堂。”

自揭牌以来,柏桥讲堂先后与广东省委党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团校等开展联学共建。茂名市委党校副校长张蓝青说,“将加强与全国知名高校合作,积极争取高校在师资配备、课程体系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依托高校在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加强研究和资源转化,共同打造教学基地。”

自柏桥讲堂设立以来,广西乡村振兴学院(玉林分院)、广西远程高校“走进柏桥”共建乡村振兴学院、青春“荔”行—2023年佛港澳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社会实践、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共赣州市委党校等多个省内外学校和机构在柏桥讲堂开展学习培训,推动柏桥讲堂延伸进校园。

去年底,“柏桥讲堂”入选省首批24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之一。今年3月,省委党校在柏桥讲堂挂牌“百千万工程”教学基地,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持续加强。7月,中国政研会发布该会2024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100个优秀案例,由广东政研会推荐的《“柏桥讲堂”:小讲堂讲活新思想》榜上有名。

一年多来,柏桥讲堂相继开展“千名村书记话振兴”“柏桥夜话”“机关党员进讲堂”“大中小学生进讲堂”“百人课堂”等系列活动。截至目前,讲堂开展培训活动逾1200次,累计培训学员6.6万多名。

   受访者供图

问题导向,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10月25日至28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大思政课’建设”学术会议在茂名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期刊主编以及茂名市各县中学教师代表共300余人出席会议。

在柏桥讲堂,专家们围绕“建好用活柏桥讲堂”“以地方特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等特色做法、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在实践考察环节,围绕“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与思政育人的双向赋能和协同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

茂名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张学强说,这次学术会议把研讨和调研结合起来,把学校思政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就是把学校集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变成推动改革发展的“思想者”和“先行者”的实践和尝试。

开门办思政,柏桥讲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为各地交流经验做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乡村振兴提供沟通桥梁,有力推动了各地之间互学互鉴。

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让有经验的人谈经验、让懂方法的人教方法。围绕柏桥讲堂师资建设,已形成了“柏桥实践”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学校师生讲思政、村居干部讲奋斗、青年人群讲创业、邻里街坊讲故事的“立体课堂”宣讲格局。

今年以来,茂名市聚焦柏桥讲堂目标定位,坚持产学研行融为一体,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逐步推动讲堂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思政大讲堂。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少莲建议,以柏桥讲堂为依托,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还可以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开门办思政”,校地共建“大讲堂”。政府主导、校地协作共建“柏桥讲堂”,完善“全要素融入—全过程链接—全体系优化”“三维协同”的“大思政课”格局。二是“开拓办思政”,创新打造“大品牌”。通过拓展思政课教学时空,营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虚拟仿真”“三环合一”的“大思政课”场域。三是“开放办思政”,服务乡村“大振兴”。注重高位推动,凝聚思想共识;注重资源整合,凝聚各方力量;注重机制建设,强化协同联动;注重问题导向,实现靶向赋能。

学员声音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姚瑞璞:

柏桥讲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着山乡巨变,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人民群众的智慧、创新在这里凝结成奔向共同富裕的火热实践。荔枝树下、资源圃里,处处都是奋斗的身影,它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传承历史文化,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文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莫雨若:

柏桥讲堂不仅有独特的茂名荔枝文化,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实践体验。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我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知识传承要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我会带着收获继续前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与促进系2024级医学营养专业学生邹浩辉:

高州荔枝博物馆之行让我深刻领悟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就如同明亮的灯塔,指引着乡村走向繁荣富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为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现代物理管理专业学生张晓钿:

柏桥讲堂仿佛是一座时光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在这里,能深刻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与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里,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而拼搏。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尤淳新:

作为农林学子,在柏桥讲堂真正体验到了在田间地头学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这场生动有趣的思政课,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还让我们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相信,在未来我们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服务乡村、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撰文:叶洁

编辑 李阳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