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 这很光明

南方日报

在虹桥公园“红丝带”漫步,感受山野大片直击人心的魅力;在科学公园科学顶眺望,见证半城山水半城繁华;在明湖城市公园湖畔观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乐趣;在家门口的社区、口袋公园小憩,感受便捷的公园生活……

近年来,光明区构建了“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全域公园体系,拥有各类公园279座,公园总数全市第一,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绿道、碧道、郊野径、远足径超350公里。同时,还先后建成一批虹桥公园、明湖城市公园、科学公园(北翼)等具有名片效应的精品公园,凭借高颜值、高辨识度屡屡出圈。

如今,“公园里的光明”迎来了一次绿色生态理念交流与传播的盛会。

11月8日—11日期间,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在深圳光明举办,以“百姓园林·共享风景”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风景园林行业的专家教授以及企业代表,推动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为深圳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创造新机遇,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现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山水连城绿美光明的独特魅力。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山水连城”加快串珠成链

沿着大顶岭绿道,转入郊野径,似乎一脚踏入更为神秘的“绿野仙踪”秘境,人们可以尽享山林徒步的原真野趣。登上蟾蜍石观景点俯瞰——光明湖远山如黛、波光滟潋,欢乐田园阡陌交错、大地如画,更远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光明科学城的创新载体鳞次栉比。

一半田园野趣,一半都市繁华,这就是光明。

光明区地处深圳山海格局的西北端,拥有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资源。公明森林公园、光明森林公园、大雁山森林公园、五指耙、阿婆髻五座青山环抱光明城区,深圳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茅洲河穿城而过,九条主要支脉水系流过城区,共同构成光明独有的“百里青山、一河九水”山水格局。同时,田园品牌、人文风采与科学特色也孕育着多彩的城市场景。

规划先行、顶层设计,这在绿美光明的蝶变中得以充分体现。为了更好体现集中度、显示度,光明区已经升级到做“规划的规划”。去年发布的《光明区山水连城综合规划》(下称《规划》)奠定了“一环·一脉·九廊”山水连城新格局,明确了三大品牌路径、七大拳头产品。郊野径、骑行径、漫步径将串联“半城山水半城园,一角烟火一角景”,实现“山水连城,多道合城”。其中,郊野径规划超过200公里,骑行径规划超过120公里。

按照《规划》,光明区正更好落实和延伸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促进“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将山水连城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连山脉、水系、生活、产业、科学、人文等“六连”。

从自然生态到科学艺术打造高颜值公园名片

近期,虹桥公园上演了一场时尚走秀,促成了一次时尚、文化与自然的深度对话。事实上,虹桥公园以“天生秀场,万象虹桥”为理念,已开展了多类时尚品牌活动。

为何虹桥能频频被时尚大牌青睐,成为时尚活动的天生秀场?这得益于虹桥公园脱颖而出的气质。

虹桥公园总占地面积403万平方米,西起新城公园,东接大顶岭绿道。绵延4公里的虹桥,横跨在繁茂的植被间与盈盈的碧波上,犹如一条灵动的红丝带。紧密相连的大顶岭绿道,全长约6.4公里,极具生态美学和科技设计感的景观“三桥”是沿途亮点。

同样受热捧的科学公园,拥有208.2万平方米的广阔绿地,目前北翼已向市民开放,南翼仍在建设中。酷似宇宙飞盘的制高点科学顶,与不远处宇宙飞船造型的深圳科学馆(新馆)遥相呼应;科学顶环廊的玻璃镜面如同“天空之境”,已经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水、木、雾、声、丘、月六大自然剧场,让自然与科学成为可以听到、看到、触摸到的元素……

参与了科学公园设计工作的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刘典介绍,北翼自然野趣的空间植入自然科学内涵,利用光明三大科学等要素,将科学艺术与生态深度融合。设计团队也最大可能尊重现状山水林田湖草自然基质,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栖息环境需求。“比如公园保留了大量原生荔枝树等乡土树种,利用现状条件设置园路与景点,还设计了一条连通南北翼的生态廊桥,为动物们提供迁徙的通道。施工以轻干预、小介入的原则和方式开展建设,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从网红到长红探索“公园+”运营新模式

今年国庆节期间,光明区各大公园活动纷呈、人潮不息,又刷了一波存在感。抽样调查测算,国庆期间光明区共接待游客46.21万人次,同比增长35%。对游客的“虹吸效应”背后,除了能打的颜值,也离不开从“网红”到“长红”的升级,对“公园+”运营新模式的探索。

24个区管公园划分为4个大标段综合管养运营一体化,包括虹桥大顶岭、明湖石围、科学公园、18个片区公园,打造了公园+露营、公园+艺术、公园+汽车、公园+美食、公园+商业等多元场景业态,满足游客不同种类需求。

“FINE光明YUAN生活”公园特色文化品牌已经成功出圈,累计举办年味在光明、露营在光明、科学艺术在光明、研学在光明、时尚潮玩在光明、音乐在光明六大主题活动400余场,通过创意集市、音乐会、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吸引客流量达300万人次,营收超850万元,带动周边消费超7亿元。

要承载不断创新的活动,要求公园具有可延伸、可生长的“生命力”。这意味着,设计阶段就要以人为本,坚持运营先行的理念。

光明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在打造明湖城市公园时,调研团队与比邻的光明国际汽车城进行了充分沟通,后期在公园打造了一块大草坪,为汽车户外嘉年华活动预留了空间。

“随着市民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公园正提供更多维度的体验场景。光明是名副其实的公园之区,在探索公园运营新业态方面走在前列。虹桥公园是城市级公园,我们希望通过良好运营,将它打造成立足光明、辐射大湾区的休闲标杆。”华润万象生活物业深圳公司虹桥项目负责人王馨说。

随着虹桥公园二期的建设,公园有了更多打开方式。“月在庭”是集小型艺术展示空间、咖啡茶室、休闲茶座和简易驿站四大便利功能为一体的艺术驿站。正在建设的“日熹阁”也通过巧妙设计使建筑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咖啡厅等功能区紧密相连,创造了兼具文化、休闲与观景功能的空间。最近,公园还上新了三个极限运动场馆,包括滑板、车模、小轮车三个项目,分布于“红丝带”两侧。

可以说,在光明,有N种公园新玩法,就有N种幸福新生活!一幅碧水横呈、林木葱郁、开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只此青绿”美好画卷,正在深圳西北部徐徐展开。

这幅青绿画卷正在描绘出更美好的笔墨。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为契机,光明区将不断推动园林景观与生态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绘出绿色光明生态新图景。

撰文:柳艳 周莉

编辑 张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