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位对标⑪:伦敦金丝雀码头VS广州白鹅潭|再造新广州 跨国调研行

南方+

伦敦金丝雀码头与广州白鹅潭,两座历史码头在时代变迁中各自演绎着更新迭代的港城故事。

金丝雀码头从工业港口蝶变为全球金融中心,再进化为集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现代活力区,其核心在于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注入金融血液,以高端商务为引擎驱动区域新生。

广州白鹅潭则从千年商都的贸易码头转型为工业码头,再迈向世界级滨水活力区,其核心理念在于依托水资源,融合岭南文化,打造人本色彩浓厚的滨水空间。

这两座码头的新生,指向了一个要点——借港造城,以水定城,是引领城市功能升级的关键。(相关阅读:从旧港到新港:为何码头值得再重仓|再造新广州 跨国调研行)

伦敦金丝雀码头

工业港口再生金融新城

泰晤士河自西向东穿过伦敦市区,并在这座城市的东部由北向南,转了个U形大弯,形成东、西、南三面环水的道格斯岛,原本平缓的河水变得湍急,并在半岛的东、西两侧冲积出两块平地,金丝雀码头便建于其上。

从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生产大规模兴起,集装箱式的航运模式逐渐流行,使得伦敦道格斯岛上的码头区域得到大面积扩张,金丝雀码头成为伦敦乃至全球最繁忙的码头之一,当时英国的每一座城镇,伦敦的每一个街区,几乎都有来自金丝雀码头的货物。

上世纪70年代,随着铁路、公路运输的兴起,加之海运事业的萎缩,航运公司需要寻找更大、更有效率的深水港口,伦敦的原有港口码头有些随之衰落,直至关闭。金丝雀这个22平方公里的码头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码头冷清下来,就连附近曾经一屋难求的住宅都大量空置。失去了货船的金丝雀码头,就像一具失去了血液的躯体,迅速褪去了生机。

这种情况一直到1981年后才有所转变,一场关于老码头新生的计划开始酝酿。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金丝雀码头开始了漫长的改造、重建工作,并定位为伦敦重要的金融区。

伦敦金丝雀码头。资料图片

伦敦金丝雀码头。资料图片

“将大量的中高层办公建筑排列在水边,因为那里曾经是船舶停靠的地方;将停车地点安排在码头区中间,因为那里曾经是货物仓库;同时,保留环状的道路网络结构,以切合码头区原有的交通布局。”这是当时金丝雀码头规划者写在方案里的设想。

金丝雀码头在改建的头两年里就已建成了七八座高楼,成为当时伦敦市内建筑业的一大奇迹。随着改造计划的推进,一幢幢超高层建筑在荒凉的废弃码头上拔地而起,超过8万人重新回到这片传奇的土地,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工作。

改造后的金丝雀码头极具现代感,鳞次栉比的写字楼排列开来,总部大楼高耸入云,为伦敦再造了一个全球闻名的新金融中心,交通的便捷和社区商业的入驻,使得人口再次回流到金丝雀码头。

老码头的“大变身”并不简单。过去10年,金丝雀码头又经历了一次阵痛与演进,从金融中心转型成集工作、生活和娱乐于一体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目的地。

在金丝雀码头的进化之路上,水是永恒的主题。老码头在此与公共空间和景观、步行体系进行整合,滨水用地与生活、休闲功能“混搭”。如今,世界领先的生命科学中心及初创科技企业正往这里逐水而聚。

金丝雀码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不仅是伦敦港口昔日辉煌与衰败的见证,也是伦敦新生的寄托。

广州白鹅潭

贸易码头迭代滨水活力区

从“一口通商”的千帆竞发,到繁忙装卸的工业大港,三江交汇处,千年港口白鹅潭在历史中沉浮,是广州江城风情图的重要板块。城水共生共融,如何处理好与水的关系,始终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必答题。

从世界贸易大港,到新中国工业码头,再到建设世界级滨水活力区,白鹅潭以江岸功能升级迭代,回应历史浪潮中城市发展的时代需求。

今年5月,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岭南文化“巨轮”在旧时码头处起航,以江水融城为营造理念的新地标掀开世界级滨水活力区长卷。沿着珠江后航道,白鹅潭江岸正在布局新的载体:

广州首座万象商业综合体、全国首个滨江聚龙湾太古商业街、广船滨江公园+商住综合体,以及中心城区珠江唯一国际港湾……

广州白鹅潭。资料图片

广州白鹅潭。资料图片

当工业“锈”迹日渐模糊,如何盘活中心城区最宝贵的滨水岸线,传承好云山珠水格局下的城脉、文脉、商脉,是影响广州未来城市封面和肌理的重要选择。近期,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建设成为一流滨水区,打造展示老城市新活力、链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的重要纽带。

对标国际大都市江岸发展轨迹,白鹅潭选择打造富于人本色彩的世界级滨水新空间,真正实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一江三岸,百里河涌。白鹅潭以水为脉,依托江边、河边、涌边构筑活力水岸开敞空间,探索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新路径。新码头、新隧道水陆联通大湾区,珠江后航道不仅有货运轮渡穿梭,更是城市游览的重要通道。城市向水而建,亲水栈道、滨水公园、水边舞台的开放,给人更多滨水、亲水的体验感,市民拥抱珠江,城市更可亲近、更富活力。

人文城市的功能迭代不是简单粗暴地抹去发展的集体记忆,在新商业、文化功能区相继落成,新公园、绿道贯通滨江岸线的同时,过往的发展历程也形成了珍贵的历史沉淀。

近年来,沙面岛、黄沙火车站、广船广钢工业遗址相继启动改造升级,历史建筑、工业遗址保护活化利用工作与沿江新载体建设同步进行。工业码头的铁轨将保留在时尚商街里,铁路、工业遗址博物馆也将屹立江岸,老仓库、旧码头都将承担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环顾白鹅潭一江三岸,历史的大潮不会消退更不会倒流,建设中的世界级滨水活力画卷徐徐展开,我们依稀可见旧时的辉煌画面——十三行的商贸港、新中国的工业港,一圈圈年轮是江岸迭代的时代注脚。

更多阅读:

从旧港到新港:为何码头值得再重仓|再造新广州 跨国调研行

再造新广州,为何需要来一场跨国调研?

专题|再造新广州 枢纽大问策

策划:林焕辉 龚晶 陈思勤

统筹:陈思勤

撰文:刘珊 郎慧

调研组:林焕辉 陈思勤 柳时强 周甫琦 刘珊 钟晓宇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叶剑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