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主打滋阴润燥、防燥护阴,而中药贝母作为大众所熟知的“治燥神器”,市面上种类较多,全国已有几十种贝母属的鳞茎作贝母入药。根据产地不同主要的常用贝母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等等。
中药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无种的分类和功能区分,至清代才明确有川贝之名,与其它贝母分开。
《本草汇言》云:“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必也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庙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其中浙江产贝母称“土者”,四川产的称“川者”。
川贝母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的鳞茎。主产于四川松藩等地,故名川贝、松贝。云南甘肃等地亦产。按照性状与产地不同又分为松贝、青贝、炉贝。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用于阴虚燥咳及虚痨咳嗽。尤宜于内伤久咳,燥咳,及年老体弱、孕妇、儿童等患者。凡症见咽干口燥,舌红苔少,咳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者,常配以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止咳。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1~2g;也可用5g,加冰糖、梨头炖服或蒸服。
浙贝母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主产于浙江象山、鄞县,安徽、江苏等地亦产。产于浙江省称浙贝母,又称象贝母。初夏植株枯萎时釆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应用:①用于风热,痰热咳嗽。治风热咳嗽,常配以桑叶、菊花;治痰热郁肺之咳嗽,常配以黄芩、知母。②用于瘰疬,瘿瘤,疮毒,肺痈等。本品能清泄热毒,开郁散结,治瘰疬,配以玄参、牡蛎;治瘿瘤,配以海藻、昆布;治疮毒,配以银花、连翘;治肺痈,配以鱼腥草、冬瓜仁。此外配以乌贼骨治疗胃脘痛。
用法用量:煎服,每次5~10g。
平贝母
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主分布于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山西、陕西、河北等省。
性味归经:苦、辛;性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瘰疬、乳痈等症。
简洁汇总
禁忌与注意事项
贝母反乌头,不可一起使用。
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使用。
END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