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佛山三季报①|困境与困惑

南方+

随着广东各地市前三季度“成绩单”全面出炉,经济大市佛山的状态越发引人关注。

佛山城区远眺。  南方+ 廖明璨 拍摄

佛山城区远眺。  南方+ 廖明璨 拍摄

一方面,前三季度,佛山GDP达到9335.48亿元,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总量坐稳广东第三,并且是广东唯一处在“九千亿台阶”上的城市。但另一方面,佛山GDP增速1.6%,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这种情况在佛山历史上不多见,外界也有部分质疑的声音,“佛山怎么了?是否会一蹶不振?”面对困境与困惑,只有客观、全面、科学看待,这座城市才能更好凝聚力量、继续披荆斩棘、坚定前行。

回到数据本身,佛山经济的增长“缺口”主要出现在哪里?首先排除第三产业。前三季度,佛山第三产业相对平稳,表现并不算差,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非常接近同期的全省增速(2.5%)。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服务业领域的重要指标,佛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还高于全省水平(0.7%)。一些反映居民生活状态的细分指标,如餐饮收入,收获了7.2%的高增长。同时,一些与企业经营紧密相连的指标,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甚至达到了20.9%。这些趋势都表明,佛山人消费的底气和信心仍然比较乐观,大量企业依旧活跃,服务业并没有“拖后腿”。

很明显,佛山经济最大的“缺口”,还是来自占佛山GDP一半以上的第二产业,确切地说是工业。三季度,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而全省则同比增长4.7%。这是佛山最“不应该”的一项成绩,也是拖累其经济增速下降的核心原因。

对比来看,同期不少万亿城市的工业拿到了“高分”。以无锡为例,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6.7%。同期,南通工业“跑”得更快,拿到了9.7%的增速。得益于旺盛的工业,两座城市GDP分别达到 11481.55亿元、9414.4亿元,均超过佛山。

然而,佛山工业遭遇的困境,本质上是新出现的问题、新形成的挑战吗?恐怕并非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工业经历了长期的较快发展,积攒了雄厚的家底,创造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奇迹。但与此同时,佛山也在这一路上形成了不少深层次、系统性的问题,还有很多短板要补,还有很多“欠账”要还,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

当大环境、特别是全国房地产市场“换挡”时,佛山这些问题就可能被引发。在本次公布经济数据时,佛山市统计局有一句原因分析十分到位,“受依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宏观因素影响,佛山部分产业增长持续受压”。

其实,对于自身的长处和短板,佛山一直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城市。多年来,历届佛山市委、市政府一棒接着一棒干,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归根结底也就是不断围绕工业创造条件、破解问题、做强做大。近年来, 佛山也在给自己敲响警钟,公开强调防范掉进“老工业基地陷阱”。这种“焦虑”正是佛山全市上下紧迫感的体现。

近几年来,在这种焦虑感、紧迫感、危机感倒逼下,佛山已经在很多重要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在培育战新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面打开了新局面。

但平心而论,如今的佛山已经是一个工业规模超3万亿的城市,如此巨大的经济“底盘”不是一天形成的;这个“底盘”中存在的短板,也只能在发展中埋头苦干、逐步解决。

如果有人期待佛山对这些问题能一蹴而就、一举成功,那纯属幻想,根本不符合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律;如果因为困难多、路程远,就感到悲观、困惑、质疑,那同样也是幼稚和偏见,轻视了一个工业大市逆流而上的韧性和潜能。

有朝一日,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可能会惊叹:那些年的佛山,在大规模的新旧动能转换期砥砺前行。平芜尽处,是春山。

采写:南方+记者 赵越

1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