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故事|澳门口述历史协会会长林发钦:以历史为镜,照亮澳门独特发展之路
澳门,这个中西文化交汇的特别行政区,自1999年回归祖国以来,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在教育与文化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让无数澳门人激动不已。当时正在内地求学、即将毕业的澳门学生林发钦对这一幕记忆犹新。他回忆道:“当时宿舍里,同学们都非常兴奋,很多来自澳门的同学在宿舍里挂起了国旗,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如今,回顾过去的25年,林发钦感慨地说:“自己开始工作是在澳门回归祖国之时,澳门回归25周年与我服务社会25周年是同一个周期,因此我对这段经历感受非常深刻。”
“澳门回归25年来,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是欣欣向荣的。澳门本地的文化认同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大家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近日,澳门口述历史协会会长、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林发钦在接受GDToday记者专访时表示,澳门回归后,在教育上始终坚决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从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到课程设计,都致力于将祖国的历史文化与西方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目的就是为了让澳门的年轻一代既能深刻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国家制度和发展战略,又能充分吸收西方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成果。
澳门回归25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澳门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澳门的基础教育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出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排名也逐年攀升。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大学在202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已跃升至245位,较回归初期有了显著的进步。谈及澳门教育事业的发展,林发钦表示,“澳门教育取得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教育理念的推动。我们建立了一个爱国爱澳的澳门特色课程体系。这意味着我们根据澳门教育的需求、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教育科学的全球性研究,将澳门的课程建设得更适合澳门,更加本地化,从而对下一代的教育达到更大的效果。”
近年来,口述历史在澳门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教青局与人教社合编的历史教材投入使用,新时期具有澳门特色的历史教育正逐步深入课堂。林发钦指出,研究澳门历史在澳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研究澳门,不仅能关注其历史文化,还能了解澳门在“一国两制”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模式。他补充道,“这种研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叙述上,而是通过具体事例和史实,认识到这种同命运共呼吸的联系。”
作为口述历史研究的领军人物,林发钦领导团队实施了多项口述史项目,搜集了众多宝贵的历史资料。他强调,“口述史不仅是研究方法,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通过访谈老居民,我们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澳门的历史记录,还有助于社区温情的凝聚和历史文化传承。”在他的口述历史研究中,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在纪录澳门庆祝国庆牌楼制作过程的口述史研究中,他采访了16位当年参与制作的老居民。“通过他们的回忆,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技术细节,这些口述资料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林发钦说,“这些口述资料不仅丰富了澳门的历史记录,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
为了确保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林发钦和他的团队采用了严格的“互证”方法。他们访谈了多位讲述同一主题的人,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核实和比对,以确保口述史料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他强调,口述历史不仅仅是收集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年轻一代和普通市民更加真切地感受澳门的历史文化。“当老居民分享他们成长的点滴时,这不再是书本上的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身边长辈们讲述的故事。这对凝聚社区力量、保存与传承历史文化大有裨益。”
展望未来,林发钦对澳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澳门回归50周年之际,无论在哪一个领域,我们都将实现更大的飞跃。希望澳门的年轻人能在国家的支持下,为澳门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他也强调,澳门应从历史中找回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结合澳门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澳门在教育、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的发展。
制片:GDToday记者 王勇幸
采访/视频:GDToday记者 杨虓 蒋君彦
文字/脚本:GDToday记者 王勇幸 肖敏
发自澳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