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在恭和比麟堂,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可追溯至二百年前。近年来,恭和比麟堂从宝龙出发,不仅登上春晚、元宵晚会等中国大舞台,还跨越国界,屡次荣获“狮王”头衔,将醒狮带到了世界各地。
此外,恭和比麟堂成功地将醒狮“软文化”转变为增收的“硬实力”。在广西藤县,他们走出一条特色体育扶贫之路,不仅将醒狮文化发扬光大,还帮助一批批舞狮少年们改变命运,找到人生出路。如今,这些少年们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使命,在狮舞跃动间,被更多的人看到。
“我会坚持下去,培养更多的舞狮少年,将醒狮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钟正茂表示。
谈及与龙狮文化的渊源,钟正茂表示是因为自己的爷爷。钟正茂的爷爷是民间一个舞狮团队的总教头,从小在爷爷的熏陶下,他也慢慢爱上了醒狮。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结识了比麟堂的会长钟道仁先生,重新唤起了他心中对醒狮的热爱。
又在钟正茂家乡普宁恭和堂前辈们的支持下,恭和堂与比麟堂携手合作,共同创办了“恭和比麟堂”,并于2018年8月落户龙岗宝龙。彼时钟正茂年仅24岁。“我主业是搬砖的”,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钟正茂有一家自己的建筑公司,也因此和龙岗结缘,和宝龙结缘。
此后,钟正茂便一直致力于推动龙狮运动项目做大做强。不仅在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组织发起龙狮比赛,还致力于龙狮文化推广。在他的带领下,近年来恭和比麟堂在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和表演,屡屡斩获“狮王”头衔。
2019年,恭和比麟堂龙狮团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2.5米的高桩上,4头醒狮一跃而上,16名醒狮运动员在高低起伏的梅花桩上腾空跳跃,他们在《百狮报喜贺新春》节目中大放异彩,为全国人民献上了精彩的南狮高桩表演。
今年5月,在2024中国民族民间舞龙舞狮公开赛(陕西·富平站)上,恭和比麟堂龙狮协会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一路披荆斩棘获得传统南狮与南狮自选项目的第一名。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第十三届槟城国际舞狮高桩邀请赛上,钟正茂率恭和比麟堂龙狮代表队冲出重围,杀入三甲。
“我们希望通过专攻技艺的方式延续初心”,钟正茂表示。
今年18岁的刘耀奇,来自广西藤县,在他的老家,大部分人的出路是,到一定年纪后,去大城市打工,进厂成为流水线工人。
▲2018年,比麟堂会长钟道仁在刘耀奇的家,图片源自纪录片《鄉人情味.半生獅源》
舞狮给刘耀奇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11岁开始练习,12岁就上了梅花桩”,刘耀奇非常有天赋,是被选中出村的舞狮少年。
但在练习舞狮之前,因为家境不好,刘耀奇经常遭受欺凌,并以暴力回应。然而,舞狮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还帮助他找到信心,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他儿时的搭档刘剑勇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小时候曾被刘耀奇欺负,所以起初并不愿意和刘耀奇交流,直到两人成为搭档才有缓和,后来在一次练习中,刘剑勇在跃进至2.33米高的桩上时,脚底打滑朝前扑了出去,身后的刘耀奇冒着风险,拼尽全力拽住了他,他们正式“破冰”。舞狮重建了两位少年的信任,他们的默契与日俱增,并肩参与了很多演出和比赛。
从顽皮的小朋友到可靠的队友,这项运动不仅带给舞狮少年们面对挫折的勇气,更教会了这些少年合作的精神和力量。
后来虽然因为身体和家庭的原因,刘耀奇曾短暂离开团队,但“我想拿狮王”的念头让他再次回到梅花桩上,出生于2001年的施晓庆,成为刘耀奇的新搭档。
施晓庆从2013年开始练习舞狮,今年加入恭和比麟堂后首次上桩,“之前没有这种氛围和机会,到这边之后钟会长鼓励我不要害怕,好好练习就可以上桩,刘耀奇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有他在后面我很放心”。
▲刘耀奇(右)与施晓庆(左)练习中
谈及现阶段目标,刘耀奇表示,要想在台上表演出漂亮的动作,只能靠日复一日枯燥地练习。他不敢有丝毫懈怠,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能重新站上比赛的舞台,把舞狮文化带往全世界。
而拥有11年舞狮经验的施晓庆,在加入恭和比麟堂后,除了最初对舞狮的热爱,他更懂得了传承的意义,希望自己通过精进技艺,能够登上更大的竞技台和舞台,传承和发展醒狮文化。
宝龙服务企业有力度,企业反哺社会有温度。除了教授学员舞狮竞技、传播文化外,在广西藤县,恭和比麟堂还聘请业界扎作大师的加入,手把手教授学员纯手工艺的龙狮、麒麟扎作、狮鼓制造、狮裤狮鞋等一系列龙狮文化产品技艺。让醒狮扎作技艺成为一门实用的手艺活,将醒狮“软文化”转变为增收致富的“硬实力”。
下一步,钟正茂正计划,通过醒狮文化输出,把藤县的成功经验,引入广西那坡,既为传承醒狮文化储备新生力量,又能帮助当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和产业链条,解决就业难题。
“只要鼓点还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钟正茂表示,如电影《雄狮少年》所言,狮人心头有盆放不凉的热血。一代又一代传承者们高举炙热的传承旗帜,手捧技艺精湛的扎作骨架,脚踩梅花桩,必定会将醒狮文化带向广袤的未来。
撰文:蔡攀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