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茂名电白:稻田有喜事 农户笑颜开

南方+

金秋时节,茂名市电白区的村野田垄间,金黄饱满的稻穗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中,稻香四溢,从田野上荡漾到农民的心田里。

小良镇,农田里不同作物颜色各异,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张鹏飞 摄

秋收忙,粮归仓。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基地里,小田连片化身大田,收割机轰鸣作响,高效地完成着收割任务。晚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现场,超出预期的测产验收结果让人们欢欣鼓舞。良田、良法、良种,带来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景,化身为一曲动人悦耳的“丰收曲”,在电白奏响。

望夫镇,秋日绚烂的锦绣画卷铺展开来。张鹏飞 摄

   受访者供图“零星地”改成“一块田”

建设千亩托管服务示范基地

马踏镇黄羌村委会,一台台收割机顺着村道,开进了农田,路边农户早已站在自己的田头,等待粮食收获。“今年又是大丰收!”村民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喜笑颜开。

“嘿!老王,来得挺早呀!袋子带够没?”电白区供销社业务股负责人高碧云跟一旁老农打着招呼。

“带了20个袋子,还借了亲戚的三轮车!”老王兴奋地答道。

这里是电白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总面积约千亩,为600多户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覆盖耕、种、管、收的水稻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马踏镇,大型农机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助农民轻松种田。周梁 摄

马踏镇是农业大镇,素有电白粮仓美誉,是电白区耕地面积最多、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镇,全镇耕地面积60515亩,水稻种植面积(两造)62600亩。示范基地选址马踏镇黄羌村,正是因为这里土地平整辽阔,具备机械化生产的基础性条件。

“一开始农户对农业托管制度了解不清晰,普遍比较抵制。”高碧云说,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一度进入停滞状态,“我们奔波在各个村之间,在村委会对村干部普及此项惠农政策,在田间给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宣讲,利用村里撂荒地建立示范田。”

政策不断普及、农害预防到位、省肥省药省人力,加上示范田收获喜人,村民从“不理解”“不支持”到“找上门”“广宣传”,最终“零星地”整合成“一块田”,黄羌村于2022年建起了近千亩的连片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

金黄的稻田镶嵌在大地,让人心旷神怡。张鹏飞 摄

“进行生产托管的田地,按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组织和安排水稻生产,科学控地、控种、控药、控水。”高碧云介绍,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依托供销系统在组织体系、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服务优势,积极整合农业生产供应链环节资源,改善农田分散零碎、生产效率低、农害多发、劳力不足等粮食生产基础相对薄弱问题,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并为电白今后选用水稻新品种提供可靠依据。

   受访者供图“田保姆”助农增产增收

亩产从400多斤增至约1000斤

马踏镇黄羌村土地水村,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响,收割机穿梭在金黄的稻田里,田埂上,三五成群的农人有说有笑。收获季节,“铁牛忙,农人看”的场景越来越多,农机手取代了“弯腰农”,成为了丰收场景“主角”。

马踏镇,对农田进行托管的农户喜迎丰收。周梁 摄

“还有多少谷没卸完?”“还多着呢!你还得拿袋另外装!”在和农机手对话完,村民王大爷赶紧从一旁拿出装谷袋,在他身旁的三轮车车斗已经装满。

老王是典型的留守老人,家里青壮劳动力早已外出务工,自己和老伴守着家里一亩三分地,攒点生活粮。他说,以往自己起早贪黑料理田地,一亩地才收获400多斤粮,自从农田请了“田保姆”进行托管服务后,收成翻了番,自己也有空和村民打打牌,聊聊天。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采取合零为整、良种升级、机械化运作,有助于解决农户粗放型种植难题,建成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良田。

农户驾驶三轮车载着稻谷满载而归。杨腾飞 摄

“马踏以往秋收约1.3万吨,农田托管措施落地后,马踏秋收稳定至1.5万吨,每亩产量约1000斤,为农户增产增收约15%。”电白区供销社合作指导股股长陈光春介绍,以往当地农户自己请收割机,每亩需要花费130~150元,而通过农田托管,统筹调度,农户每亩收割花费降至80元。收成增加了,花费减少了,农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据悉,电白区供销社在马踏、林头等地启动建设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可为农户提供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服务、农业生产托管和农业信托服务、农产品购销、加工、仓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金融、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农村电子商务以及承接政府委托项目等全产业链服务。

燕子在水稻上歇息,颇有灵动之感。杨腾飞 摄

这种模式之下,农民不用亲自下田耕、播、施、收,既减少农户投入成本,又能实现增产增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便利和实惠展露无遗。

“省心省力,丰收有保障!”王大爷早已笑得合不拢嘴。

   受访者供图晚稻高产创建捷报频传

百亩攻关田亩产达1117.6斤

10月30日,在电白区沙琅镇河口村委会的河口堡大垌,由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电白区2024年晚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现场收割测产验收活动正在进行。经测算,项目百亩攻关田折合干谷亩产达1117.6斤,千亩示范片折合干谷平均亩产955斤,均高于预期目标。

大型农机开进农田,稻谷随之被“收入囊中”。杨腾飞 摄

收割机来回穿梭,巨大的轰鸣声犹如一首雄壮的交响曲,奏响了丰收的盛会。河口堡大垌现场,来自省、市、区各级农业专家按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规定程序现场随机抽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面积1亩以上。

在新闻媒体的见证下,经机械收获后装袋、称重、面积测算和谷粒水分测定等系列步骤,专家计算最终结果,电白区2024年晚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百亩攻关田折合干谷亩产1117.6斤,比项目预期绩效目标高出17.6斤;千亩示范片折合干谷平均亩产955斤,比项目建设绩效目标的亩产450公斤高出55斤。

与此同时,在沙琅镇观青村委会,2023年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测产验收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经专家测产验收,百亩攻关田折合干谷亩产1044.6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41.2斤,项目创建也都超出预期目标。

力促粮食增产增效,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全局。今年来,电白农业农村部门结合粮食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致力打造万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

收割机在稻田里“画”出了优美的线条。张鹏飞 摄

示范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重点推广水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博贺镇,金黄稻田与蔚蓝海面遥相呼应。张鹏飞 摄

此外,电白农业农村部门今年还通过政府采购优良水稻种子对种粮大户进行物化补助。这些种子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为稻田的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撰文:邓建青 周梁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