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技师学院烹饪系,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与交流正在上演。烹饪系以独特的视角,将二十四节气时令元素巧妙融入菜肴之中,同时把思政教育渗透其中,让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此次,在市级技能大师林壮秋为西藏小厨娘边珍老师传授干炸粿肉技能的过程中,这一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干炸粿肉与二十四节气
入冬之时,“贴秋膘” 的习俗让干炸粿肉这道传统潮菜备受瞩目。这道粿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与古代美食文化一脉相承。从周代天子膳食清单中的 “八珍” 之一肝膋,到宋朝各类 “签” 制食品,潮汕人将这一古老的烹饪技法传承并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粿肉。其制作工艺讲究,潮菜工夫中的 “用料严慎” 原则在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粿肉” 首选 “猪颈肉”,因其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爽口滑顺,是珍膳中的极品,完美契合了成品 “厚重的鲜嫩甜,爽口的酥脆香” 的质量要求,正如苏东坡在《老饕赋》中所赞美的那样。
烹饪系将二十四节气时令元素融入潮菜,让潮菜更具魅力。这道干炸粿肉作为入冬 “贴秋膘” 的佳肴,是根据立冬节气人体对能量的需求而设计。在不同的节气里,烹饪系都有相应的特色菜品,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食材供应,将这些元素融入菜肴,不仅能使菜品更符合人体健康需求,更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边珍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潮菜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独特魅力,体会到潮菜是如何顺应节气变化,展现出潮汕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利用自然馈赠创造美食的智慧。
潮菜文化中的思政新魂
思政元素的融入更是为潮菜文化赋予了新的灵魂。在传授干炸粿肉制作技艺时,林壮秋大师表示工夫潮菜是在实践中探寻,不断总结经验,在传承中创新。通过这次学习,边珍老师不仅掌握了干炸粿肉的制作技巧,更深入地领略了潮菜文化的博大精深。烹饪系这种将二十四节气时令元素与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模式,为潮菜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更多像边珍老师这样来自不同地区的烹饪爱好者,能够深入理解和传承潮菜文化,同时也将潮菜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思政教育意义传播得更远更广。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为烹饪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来源:汕头技师学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