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最美“夕阳红”,东莞市洪梅医院打造医养服务“新范式”

健康东莞
+订阅

患上重症肺炎插管治疗60天后,74岁的吴伯转入东莞市洪梅医院护理院。从简单的抬腿到离床活动,一点一点增加强度,本以为再也站不起来的吴伯入院4个月后实现了独立行走,重燃生活信心。

这是如何做到的?洪梅医院党支部书记宋秀婵介绍,为了给吴伯更有尊严的人生,护理院为其做了全面的检查,并制定了周密的康复计划,医护人员携手齐心,让老人们从“躺”到“坐”到“站”,打造了医养服务“新范式”。

在东莞,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7%,老年人数呈上升态势。近年来,洪梅镇先行先试、高位统筹,以创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为契机,由洪梅医院率先推行“医养、护养、文养”三位一体的“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加快补齐民生养老床位短板。

洪梅医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突出老有所医,实施专业化医养。洪梅镇先后投入3亿元,深化医养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形成“大专科、小综合”新发展格局,今年底,护理院将达500张床位,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护理院;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医院引进12名学科带头人,5名高层次人才加入党组织,身先士卒,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建立“10分钟就医圈”,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

突出老有所养,创新特色化护养。医院创新医养一张床照护,形成医、康、养、护、产、学、研、社八位一体服务方向,其中老年护理、伤口造口护理专科获评为市特色专科;作为东莞市第一批“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医院的温暖守护让百余名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突出老有所乐,开拓精细化文养。洪梅医院大力推广“家文化”建设,科学布局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熟悉老物件、老场景,承载回忆,重温美好;通过节日庆祝、集体生日、党员志愿服务日等活动,营造一个温馨“家”,有效缓解老人焦虑、孤独情绪。

在“红色引擎”的驱动下,洪梅医院的养老服务日显成效:康复有成效,63%的失能老人通过康复实现从“躺”到“坐”到“站”的蜕变;服务有成效,患者满意度在99%以上;管理有成效,零压疮发生,返家率达23%;创新有成效,成功创建首个新国标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品牌有成效,40多家医院频频来院取经,省内外2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经验被多家媒体平台宣传报道,打造了医养结合服务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样板”。

也因此,在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主办的“旗峰竞秀”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揭榜攻坚行动之民生专题活动中,洪梅镇案例“红色引擎”打造老年医养服务“新范式”脱颖而出,荣获“旗峰榜”的“金榜第一名”。

如今,洪梅医院医养结合服务品牌示范效应明显,养老护理床位入住率达98%以上,处于省内较高水平,收住来自全市各地的高龄、失智、失能老年人占比超过90%,住院满意度提升至东莞市公立医院第九名。

“让每一位老年人晚年有‘医靠’,养老变成‘享老’,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宋秀婵表示,洪梅医院将继续用更多真招实效守护最美“夕阳红”,打造起高质量医养结合生态圈。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来源  东莞市洪梅医院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