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识别、昆虫标本鉴赏、自制飞行器体验……11月2日,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2024)广州专场暨“和自然为伴 与科学同行”基于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学行动计划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启动。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林业事务中心和深圳市守望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和自然为伴 与科学同行”——基于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学行动计划(粤港澳大湾区蝴蝶调查公民科学行动)。
“蝴蝶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其种群变化可以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助理工程师戴玉映介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寄主植物减少和农药使用等因素,许多蝴蝶种类面临生存威胁。
此项活动旨在通过公众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对蝴蝶的观察与收集及相关知识的传播,从而为保护蝴蝶及其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如何参与?自今年11月起,至2025年11月期间,公众可在粤港澳大湾区有蝴蝶出现的地区,如自然保护区、公园、绿化带、动植物园、林地、居住区、荒山荒地等开展监测,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在“生命网格”APP中汇集数据。
南方+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届科学节以“嗨,科学!”为主题,围绕“节目+节日”两大特色,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面对面,向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科学院当前主要科技创新进展和重要科技创新成果,描绘科技造福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景,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
南方+记者 钟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