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长卷《岭南春早》如何讲好时代故事?名家齐聚广东研讨

南方+

长达75米的国画长卷《岭南春早》,如何讲好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东的发展故事?

10月17日,《岭南春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型中国画长卷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本馆区开幕。近日,借《岭南春早》展出的契机,广东省国画长卷创作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齐聚广东省主要美术机构的理论研究骨干,以《岭南春早》国画长卷为引,对广东中国画长卷创作的历史与现状展开梳理总结,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广东美术事业发展、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融入时代感受

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洪晓龙介绍,《岭南春早》具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突出时代性,长卷在立意上取“岭南处处是春天”之意,内容上以新时代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成就为重点,突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广东新气象。二是彰显人民性。长卷在内容元素上注重表现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生态等新时代民生建设成果,充满祥和喜气和蓬勃朝气。三是注重融合性。长卷篇幅巨大,内涵丰富,21个地市既可独立成章,又可融合为一卷,各位画家各展所长、互帮互助,使长卷在整体布局与色调上达到了统一协调的艺术效果。四是体现独特性。内容上涵盖全省与香港、澳门,体现广东千里海岸的独特地域特色;创作团队包括全国和省市县(区)政协委员17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9人、宗教界人士1人,港澳台侨艺术家各1人,充分彰显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说,《岭南春早》中国画长卷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首创全景式的南粤新河山揽胜图。以中国画长卷为载体,全景式展现广东全省山河新貌,格局宏大、容量广阔,整体画面云蒸霞蔚、生机郁勃,将各地人文景观和都市新貌如交响乐般逐章展开。二是对地域画风进行了新诠释新拓展。长卷以岭南笔墨演绎岭南题材,技法语言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运用诸多创新性笔墨,拓宽了笔墨语言的表现力,是对岭南文脉的一次大胆传承创新实践。三是以山水画承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长卷将岭南各地最具生活气息与人文风情的各种民众生活场景,有机整合于山水构图,注入浓郁的现实气息与人文情怀,赋予现代山水画新的可能性。

《岭南春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型中国画长卷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本馆区展出。

《岭南春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型中国画长卷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本馆区展出。

“时代需要‘笔墨’。”主创艺术家、广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张弘主要负责《岭南春早》粤港澳大湾区章的绘制。他说,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对其表现手法自然应与过去熟悉的、固定的套路要有所不同,更不能以一种固定的手法与方式去表现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的山水,笔墨当随时代和地域而变化。

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刘三齐认为,《岭南春早》长卷在技术性、观赏性、时代性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他表示,长卷立意定位高,积极响应新时代文艺要服务时代、服务人民、服务生活的号召,关注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和风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效益。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艺术管理学系主任吴杨波认为,《岭南春早》长卷以极具岭南特征的山川风物、人文风景描绘,从宏观角度回答了“什么是岭南”的问题,展示了人与自然与现代化建设和谐共生的岭南新山水观。长卷中展示的航拍等新时代视觉经验,改变了传统山水画中俯视描绘靠想象的情况,有形式上的创新。

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卜绍基认为,《岭南春早》长卷深入地发掘了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精神,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新时代广东建设的辉煌成就,也展现了艺术家对自己所生所长所事的家园的热爱。

广州画院创作室主任陈川认为,这幅长卷从实践角度,解决了大体量创作如何组织、个人与集体如何平衡、国画长卷应该是组画还是单幅等问题,体现了新时代新的写生方式、观看方式与创作组织方式,是当代广东艺术家在长卷构思构图、艺术创作中写实与情感综合表达、艺术作品融入时代感受与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成功探索。

极富岭南特色

主创艺术家、广州市美协主席刘思东就自己近年来参与的众多长卷创作分享了心得体会。他表示,近年来广东画家创作了诸多长卷作品,以写实、写生作为主要表达方式,极富岭南风,在成果丰硕的同时也有内容形式单一化的风险,以后的广东长卷创作应尝试开拓新形式、新手法、新表达。

《岭南春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型中国画长卷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本馆区展出。

《岭南春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型中国画长卷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本馆区展出。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原馆长罗一平表示,《岭南春早》规模宏大,整体性强,极富岭南特色,是一幅岭南画派精神传承与创新的精品之作、文化地理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具有超越性的山水画长卷的传世之作。长卷具有开创性,完美嫁接唐宋山水画的意境空间与元以后山水画的情韵空间,达成了既“可观可行、可游可居”,又富于音乐性与感情性的艺术效果。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王艾回顾了历史上岭南画派写生传统的演进过程,认为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等艺术家对于写生的认识也是在具体的美术实践中得以丰富完善的。他建议,开展长卷创作过程文献资料整理、加强与美院教学联系等。

广东美术馆研究与展览部副研究员张艺认为,《岭南春早》长卷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与生态维度等多个角度诠释了岭南的多重文化内涵,以视觉重构、时空整合、宏观微观并重等手段实现艺术语言创新,在保留传统水墨画韵味基础上,实现了诗意栖居与现代生活的统一。

南方+记者 马立敏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