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之畔这座桥,见证了东莞改革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党史精读
+订阅

【编者按】

75载,风云激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10月起,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制作的系列短视频《“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在南方+客户端展播,通过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和奋斗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强化使命担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多贡献。

【宣讲人】

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 王宇辰

【宣讲主题】

《见证跨越》

06:09

在东江之畔,有一座桥,它不仅跨越了城乡之间的阻隔,更见证了东莞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历史性跨越。它就是横跨东江南支流的高埗大桥。

高埗大桥始建于1981年,1984年竣工通车,全长169米,外形简朴优美,是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双向曲拱桥。它的诞生,开创了“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的先例,是东莞改革开放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东江支流的天然阻隔和资金匮乏的双重挑战,高埗人民没有退缩。公社党委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凡饮高埗水的2万余人,每人出资10元,此外,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建桥指挥部还倡议,年满16周岁的高埗人,每人到工地劳动3天。高埗人民热烈响应建桥倡议,出钱出力,再加上省、市交通部门的支持和银行贷款,大家用智慧和汗水将这座桥从蓝图变为了现实。

高埗大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交通的燃眉之急,更激发了东莞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东莞的改革开放之路迎来了春天。在党的领导下,东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迅速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工业经济稳步崛起,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发展为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地级市。从“三来一补”到“世界工厂”,东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灵活的政策优势,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东莞继续发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紧抓产业机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东莞不仅注重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逐步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双万之城”的华美蝶变。如今的东莞,产业兴旺、城市繁荣、文化昌盛,继续书写着产、城、人共生共荣的时代新篇。

40年前,高埗大桥进一步打开了高埗镇改革开放的大门,40年来,这座大桥所承载的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仍然激励着东莞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直挂云帆济沧海。

采写:南方+记者 尚黎阳

通联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