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考研“三战”才上岸

广东人社头条
+订阅

量子通讯加密关键信息,让数据传输更安全;量子传感实时监测人体内部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量子计算一键优化交通,缓解堵车让出行更顺畅……在未来,量子将成为改变生活的“隐形驱动者”。

10月31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作客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以“量子科技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为题作主旨演讲,量子“追梦人”解密神秘的量子世界。

2012年底,薛其坤和团队首次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视为全球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有力地推动物理学理论的边界拓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认可。

在讲座中,薛其坤科普了量子力学,深度阐释了量子的科学原理以及发展量子技术的战略意义和时代意义,展望了第二代量子技术的发展前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其中量子科技是重大颠覆性创新的潜在领域,各国纷纷入局,我国也加大了对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的投入,不断强健科技自立自强的“筋骨”。

在讲座中,薛其坤多次提到量子科技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战略价值,他认为,量子科技革命是我国首次有基础、有能力深度参与的一次技术革命,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重大机遇,必须牢牢抓住。

在互动提问环节,青年学者围绕量子科技的发展趋势、技术瓶颈、市场前景等问题向薛其坤院士提问,他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解答。

“面对量子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年轻学者应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和特质,在科研道路上脱颖而出?”现场有人提问。

对此,薛其坤用“勤奋”“严谨”等词作答,他认为,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成才路上,要通过勤奋努力,不断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薛其坤考研“三战”正式上岸,博士在海外留学时,面临“语言不通、技术不熟、睡眠不足”等问题。但凭借着自己追求极致的精神,终于“从0到1”,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了在国际物理界的“逆袭之路”。

交流环节,他不断鼓舞着青年人才和高校学子以勤补拙,树立报国精神,这些是科学研究的宝贵品质。如今薛其坤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用自己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广东省科技大会提出,坚定扛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广东责任,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重点围绕我省高新科技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邀请李德仁、房建成等院士专家,以及知名企业家尹烨、经济学博士樊纲等杰出人才作客大讲堂。

“接下来,广东省人社厅将继续通过人才港大讲堂等特色品牌活动,集聚高端人才,为人才提供经验分享与项目对接机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贯通,赋能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

南方+记者 杜玮淦 通讯员 粤仁宣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