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四季度,翠亨新区马鞍岛不断传来产业发展新进展,服务业成为其中的主角。连接深中通道翠亨东出入口的未来大道上,多个产业平台项目正在施工。D+M湾区设计产业港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已实现封顶。园区未建成,项目已纷纷进驻。日前,近20个项目集中签约进驻,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的“大湾产业创新设计联盟”成立,园区将形成马鞍岛首个集“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等功能的工业设计综合体。
数公里外,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下称“中山药创院”)于近日正式进驻中山生命科学园,并与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健康局、香港理工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达成合作,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支撑。
随着各类平台项目功能相继落地,翠亨新区的“服务功能”逐渐凸显。现代服务业是翠亨新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以项目为抓手,翠亨新区正整合湾区资源,借“湾”加速,推动服务业能级提升。
翠亨新区马鞍岛。 南方拍客 黄秋文 供图
构建“东岸设计+西岸制造”新模式
走进位于南朗街道的美迪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美迪斯”)生产基地,一个个机械手正在产线上“共舞”,产品不断从产线上下线。这家发展有20年历史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者,电梯等产品远销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深中通道开通,在“大桥时代”下,美迪斯作出新的布局计划。近日,美迪斯与D+M湾区设计产业港签订进驻协议。
“我们将设立超2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与产品展厅。我们看重的是项目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全产业链设计创新体系能力。”美迪斯董事长邱子源表示,D+M湾区设计产业港离深中通道翠亨东出入口仅数分钟车程。粤港澳大湾区是人才和市场的聚集地,美迪斯选择在此设立研发中心与展厅,可更加便捷地吸引和留住湾区高端人才。大湾区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美迪斯电梯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园区可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工业设计资源,这是电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深中通道。 南方拍客 颜学敏 供图
大湾设计产业(中山)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臻炜表示,D+M湾区设计产业港将建设设计创新产业集聚区、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区、研发及供应链整合区、产研融合设计赋能区、产教融合人才培育区、产业投融资及配套服务区、独栋总部研发展示中心、智能制造创新基地等功能区域,形成一个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设计创新生态。“企业和客户只需要带着一个概念来,就可以在此完成从工业设计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内容。”
在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胡启志看来,D+M湾区设计产业港代表着“D”工业设计与“M”智能制造相结合的典型样本,有望推动工业设计与中山制造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中山工业设计力量。更为重要的是,项目整合的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全球的工业设计资源,服务中山制造、广东制造。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最早的“设计之都”,以深中通道为桥梁,未来将有更多来自东岸的工业设计资源向中山流动,翠亨新区将是其中的集聚地。以翠亨新区为支点,“东岸设计+西岸制造”的模式有望逐步建立,服务湾区、服务全国。
D+M湾区设计产业港效果图。
近日,由中法设计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深圳市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佛山市工业设计学会、江门市创新设计研究院、中山市工业设计协会以及大湾设计产业(中山)有限公司等30个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发起的“大湾产业创新设计联盟”在翠亨新区正式成立。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山市工商联(总商会)名誉会长黄启均表示,该联盟将在推动湾区设计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促进设计创新要素资源流动、创新成果孵化和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发力,促进湾区产业链融合与升级。
接连引进“国字号”平台
经过数月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中山药创院核磁技术中心、实验动物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流式技术中心等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正式建成,正式对外承接服务。
中山药创院是中山和翠亨新区重点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自2018年进驻翠亨新区以来,中山药创院已成长为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平台。今年中山药创院先后挂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以及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合作建立的大湾区新药发现国际研究中心。通过两大“国字号”平台,翠亨新区在全球创新链中的角色进一步凸显。
“大院大所”对科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纵观“黄金内湾”,由创新龙头企业、大院大所、顶尖高校的创新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新区也是中山参与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主力军。除了中山药创院等科研平台,翠亨新区还聚集了中广核、华润燃气、中科富海、江波龙、康方生物等一批科创龙头企业。其中,正在建设的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聚焦先进核电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将建设一批重大核能科技基础设施,计划集聚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产出一批世界级的研发成果,在翠亨新区打造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综合性科研基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
科技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创新驱动的关键一环。在珠江口东岸,科技服务业已成为“科技之都”深圳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最近发布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前海、宝安、南山等地被纳入深圳的综合性创新核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创新中心和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策源地。今年出台实施的《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则指出,前海将与南山区、宝安区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政策体系,全链条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
借助深中通道,翠亨新区“近水楼台先得月”,将获得深圳综合性创新核心区的直接辐射。为有效承接深圳科创资源,科技服务也将是翠亨新区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除了聚焦生物医药和新能源领域的科技服务业,翠亨新区还正着力加强新一代信息服务业领域的科创服务支撑。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已在翠亨新区揭牌运作,这将为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关键的“软支撑”。
携手宝安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深中通道通车4个月,中山文旅市场一片火热。其中,翠亨新区成为最“热”区域。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接连打破游客接待量纪录,今年国庆假期(10月1日至7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累计接待观众近36.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多个网红村也迎来客流高峰,高峰时段,崖口村日均接待游客8万人次。
游客在崖口村游玩。 南方+ 雷海泉 拍摄
深中通道为翠亨新区带来“泼天流量”,也提出了新的服务需求。当来自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游客蜂拥而至,翠亨新区文旅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大考”——业态和配套急需升级。
深圳是一座拥有常住人口近2000万人的超级城市。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79.01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深圳也是一座“青春之城”,常住人口平均只有32.5岁。随着城市发展,宝安区等深圳西部区域人口不断增加。2023年末,宝安区常住人口456.54万人,是深圳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通过深中通道,翠亨新区接上一个庞大、消费力强劲的文旅客流群,如何将“泼天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是摆在新区服务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围绕文旅产业升级目标,翠亨新区已采取相应行动。目前,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已出台一个总体方案,即《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从文旅规划、片区策划、文旅项目招引落地等方面全面布局;正建设一条高品质乡村振兴示范带,以“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策划4条精品线路,涵盖14个村(社区),形成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的发展格局;打造一个特色乡村旅游圈,构建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核心,以翠亨村、崖口村、榄边村、左步村为代表的“1+N”特色乡村旅游圈。经过建设,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为圆点10公里范围内的“景区+网红村+美食街”文旅集群已初步形成。
新的业态也正陆续进驻。通过升级改造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崖口海鲜街、东堤集市等热门文旅热点,新区不断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感。此外,新区已引进顺时·景峰深中营地、翠湖公园彩虹房、天颐·幸福俚田园、中山装文化馆等文旅项目,落户了香山府、福朋喜来登、圣淘沙餐饮等中山首店,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推动崖口飘色巡游、华照木龙巡游、横门“疍家情”、白企“客家情”、榄边“家国情”、金色大地音乐会、关塘灯笼节等品牌文旅活动持续开展,形成了更多文旅消费“爆点”。
今年,翠亨新区与宝安区签订了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文旅产业合作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宝安区与翠亨新区正加强文旅合作,推出“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共同解锁文旅升级“密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