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故事 |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用科技创新摘掉“赌城”标签

今日香港地
+订阅

08:52

濠故事|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用科技创新摘掉“赌城”标签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3个月后,澳门科技大学即宣布建校成立。作为澳门回归后成立的第一所私立非营利的综合型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身上也承载起了“一国两制”之于澳门高等教育的助推寄愿,发展之路备受瞩目,还被不少人冠以“回归大学”之称。

24年转眼而过。如今,澳门科技大学已成为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也为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个第一:走出了澳门首位中国两院院士、与内地专家合作研制了澳门首颗科学卫星、澳门首所成功全面通过英国高等教育品质保障局(QAA)高等教育素质评鉴的高校……

“澳门科技大学将为澳门未来带来更多可能。”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近日在接受GDToday记者采访时表示,澳门科技大学通过种种突破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于澳门的印象,“过去没有人相信澳门这么小的地方能发射卫星、飞向太空,但现在我们让人们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

改变澳门历史的“那颗星”

2023年5月21日16时0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以一箭三星方式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B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2023年11月28日,“澳门科学一号”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也是世界首颗利用近赤道轨道监测赤道附近南大西洋异常区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澳科一号”身上承载着澳门科技大学20年来的太空科学研究心血,也折射出澳门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断奋进。

“我们要改变世界对澳门的看法。”李行伟说,他希望人们想到澳门时不再只是博彩业和旅游业,还会包括高科技、包含未来的星辰大海。为此,澳门科技大学仍在前行路上。

GDToday记者:澳门科技大学是在澳门回归后才成立的大学,那么您认为澳门科技大学在哪些方面开启了澳门教育的新篇章?

李行伟:值此澳门回归二十五周年之际,我认为可以说澳门科技大学的成立与发展是澳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短短二十四年间,通过中央、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澳门特区政府的支持,澳门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实验大学,学生人数达到了两万三千人。

首先是教育的成长,这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设有十个学院,包括法律、商业、中医药、医学、创新工程等,涵盖多个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如今,我们在二十个内地城市拥有校友会,许多校友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二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拥有三个国家级研究平台、两个重点实验室,分别是中医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在办学方面,我们是澳门第一所成功全面通过英国高等教育品质保障局(QAA)高等教育素质评鉴的高校。这意味着我们的办学质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在学术发展方面,我们的世界排名已经进入前三百名。自2004年成立以来,我们能够吸引并聚集如此多的人才,并在与内地和国际的合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果是相当可观的。

GDToday记者:能举例介绍一下具体取得的科研合作成果吗?

李行伟:例如去年我们首次与内地顶尖专家合作,成功研制了澳门首颗科学卫星“澳科一号”。我们深感荣幸地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对我们团队表示了祝贺,这不仅对整个社会的态度产生了影响,也改变了人们过去的看法。

通常人们想到澳门就会联想到赌场城市,不会想到这里还有科学研究。但我认为澳门科技大学的工作成果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种观念。如今在澳门这样一个小地方也有可能实现科研突破。未来,澳门有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从科学角度来看,“澳科一号”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全球首颗低纬度地球磁场与空间环境探测卫星,也是我国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当然,这也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科学卫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太空科学方面,我们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参与了相关项目,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我们有一个约一百人的团队,在中心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大量的前沿科研工作,包括火星着陆、月球探测分析等。我们在国际上发表了大量论文,提高了知名度。

GDToday记者:最近国家完成了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澳门诞生首位入选的载荷专家。您认为这对澳门来说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对一直深入研究太空科学的澳门科技大学来说?

李行伟:两年前选拔的时候,我们也参与了。澳门最终有一人入选,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标志着澳门不仅在经济和旅游业方面有所成就,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航天科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对于提升澳门的国际形象和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澳门科技大学而言,这不仅是对我们研究成果的认可,也为未来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动力。科大在航天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地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更多学生参与到航天科研项目中。我们计划设立更多专门的课程和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科研工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很多人都会问,澳门作为一个以博彩业为主、人口只有六七十万的地方,怎么可能发射卫星呢?但事实上,我们证明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种精神非常重要。这次入选的专家来自澳门,本身就是一种现象,意义深远。这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心态,也塑造了文化,提升了对科学的认知。

2021年9月,政府定位澳门两所大学为创新科技示范基地,我们是其中之一。这个定位也改变了我们整体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能够对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以及国际合作作出贡献。我们预计,通过珠海的科技创新研究所等平台,我们将很多创新理念和技术产业引入珠海,推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湾区内地办学的“新布局”

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五周年。在这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交汇之际,澳门科技大学正以其蓬勃的发展态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局,书写着与内地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作为澳门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澳门科技大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通过布局内地办学,进一步拓展其在大湾区的影响力,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GDToday记者:澳门科技大学在珠海和中山都已经建立了校区,珠海的校区已经建成,中山的还在建设中。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校区的现状,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科研发展?

李行伟:珠海的校区是从2019年开始建立的。我们在横琴和珠海建立了多个研究院,主要集中在创新科技领域,而不是教学。例如,我们与中交集团合作,在珠海建立了一个海洋工程与环境研究中心,解决了许多前沿问题。中交集团和其他企业在珠海也引进了国际力量,建立了一流的创新研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涉及材料科学、自动驾驶、太空科学等领域。我们在珠海的研究院还开展了多项与太空科学相关的研究,特别是在磁场问题和产业应用方面。

中山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我们已经讨论了一年多,但医疗方面的合作需要配合政策。中山大学城的项目也在推进中,我们已经签署了一份合作办学备忘录。我们希望通过现有的资源,特别是医学领域的研究,与中山进行广泛合作。中山的建设目标是一个独立的大学,我们希望能够在澳门的理念指导下,培养人才,并吸引国际一流的合作伙伴。

我们非常谨慎地争取独立办学的机会,希望在珠海和中山都能争取到这样的机会。其实,我们的条件已经满足了,但最重要的是人才。我们希望积极配合澳门特区政府的政策,与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引进人才。我也期待澳门政府能够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吸引一流人才,无论是来自香港还是其他地方。最近,澳门的人才政策已经有所改变,允许优秀的内地学生毕业后留在澳门工作。这种政策的变化是非常积极的。

GDToday记者: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五周年。您认为澳门科技大学如何更好地抓住机会,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及相关机构进行合作?

李行伟:我们参与了很多大湾区联盟,涉及法律、环境等多个领域。大湾区内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这种关系非常复杂。我们与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不同层次的机构都有合作。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合作网络,澳门的一个观测点已经成为粤港澳珠三角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合作,我们能够更精细地进行观测和取样,了解整个区域的问题。因此,多层次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希望在创新创业和技术创新方面在大湾区内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和深圳、佛山在LED技术方面已经有多个合作协议。此外,我们有很多毕业生在深圳工作,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与深圳在创新科技方面的合作,将更多优质资源引入澳门。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大湾区内的多所院校在优势领域进行合作,而在大湾区之外,我们已经在长江经济带等地部署了许多合作项目,比如和浙江、江苏的相关院校开展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合作,更深入地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的大局。以我们目前24年的发展来看,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希望在未来更上一层楼。

制片:GDToday记者 王勇幸

采访/视频:GDToday记者 杨虓 蒋君彦 实习生 郑玮璐

文字/脚本:GDToday记者 李心迪

发自澳门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