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坑贝村:乘势而上,780多年古村落绽放新光彩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每个古村都是一本厚重的书。在中新,有这么一批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尤为耀眼,广州市增城区的坑贝村就是其中之一。

  坑贝村拥有780多年历史,是南宋名臣崔与之的故乡,同时也是中新镇七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坑贝村持续做好古村落和崔与之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加速典型村建设。

留住乡愁古韵

让老村落焕发新生机

  坑贝村至今仍保存着整体布局较为完好、具有岭南民居与客家民居相结合的古建筑群,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经数百年风雨,坑贝村始终保留着古朴风貌,这与坑贝村注重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密不可分。近年来,在区、镇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坑贝村以“绣花功夫”因地制宜保留旧村格局,确保在不触动老建筑格局的情况下开展修缮和保护。

  作为南宋名臣崔与之的故乡,坑贝村也格外注重对崔与之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坑贝村内,有专门为纪念崔与之而建设的清献园,用于向世人展示南宋名臣崔与之的生平事迹、为官经历和清廉品格。该园先后被被授予“广州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增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等称号。

  随着清献园软硬件建设的不断升级完善,以及崔与之廉政文化品牌的持续深入打响,清献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不断提升。自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人数逾10万人次,接待市内外参观单位团体1400多个,已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廉政文化宣教的重要阵地,成为广大党员干群感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崔与之塑像

乘势而上

依托重大平台提速典型村建设

  坑贝村位于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范围内,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国家级重大项目,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是广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综合门户枢纽功能的重要战略举措。未来,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核心发展区预计将新增人口约20万。

增城西站

  “为了配合项目建设,坑贝村将全力做好政策宣讲和村民思想工作,有序推动征拆工作平稳推进。”坑贝村党总支书记毛锦同说。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

  随着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平台建设,多个优质企业相继落户,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满足大家吃穿住行等各种需求,对于坑贝村来说这是巨大的机遇。

  今年6月,为了提升公铁联运片区日益紧张的教育资源,广州市华汇高级中学在中新镇坑贝村举行动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7.3亿元,规划用地100.6亩,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计划设置60个教学班,可容纳近3000名学子。其建成是对项目片区以及整个中新镇域高中教学资源的极大补充。

广州市华汇高级中学效果图

抱团发展

在资源整合上实现优势互补

  就单个村庄而言,资源有限,很难满足公铁联运片区诸多外来人口吃住游乐购等多元化消费需求,也存在各村无序竞争现象。但如果打破行政村疆域,按照市场化进行资源配置,采取抱团发展和“飞地”模式,就能实现优势互补。

  去年12月,中新镇搭建了强镇富村“乡村CEO”赋能平台,推动包括坑贝村在内的十村抱团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通过与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帮助试点村弥补市场化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等短板,并直接管理与赋能试点村的农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形成政府、村集体、赋能平台、农村职业经理人、项目企业共同参与的强村富民发展体系。

  在坑贝村,中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正谋求升级,计划实施“农光互补”项目。该项目是群策群力,镇域的17个行政村计划“抱团”共同投资。“只有集成资金才能办成大事。”中新镇联营强村公司CEO陈国凌解释,多数农村CEO是服务一个行政村,而他要服务10条村,“该项目具有经营风险低、运营维护易、投资回报稳的特点,但卡点是一条村难以有充足的资金参与其中,因此除了发动自己服务的村,还联合了周边其他村。”

中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