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省级人才培养项目结业,近一半学员获评正高级和特级教师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10月29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2021—2024年)结业成果展示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据活动现场披露,该项目共培养了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490人,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23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65人荣获特级教师称号,正高和特级比例接近学员总人数的一半;还有44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60项,181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共383项。

学员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443项

早在1997年,广东就启动了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到2010年,共开展了4批次培养项目,培养对象达900多人。

此后,该培养项目不断升级改革。2021年,广东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分名教师、名校长和名班主任三类学员,共计17个子项目培养490人。

项目学员选拔自省内的幼儿园、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市县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等,均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学校管理工作10年以上。

与此前相比,2021年启动的新一轮培养项目进行了大力改革,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囊括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和智能教育全领域。

同时,项目数量从原来的9个扩充到17个,培养规模从原来250人左右增加到500人左右。

3年来,该项目培养成效如何?活动现场披露并部分展示了项目的结业成果——

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23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65人荣获特级教师称号,正高和特级比例接近学员总人数的一半;

44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60项,181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共383项,主持市级以上课题1328项;

公开发表论文230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占比为92%;正式出版的专著692部,其中以第一作者出版的占比为72%。

在示范辐射方面,该批学员赴省内的15个地市、81个县区送教,参与活动的学员达3331人次,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示范活动多达4590次,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梅州市莲新幼儿园教师吴瑛是该项目的学员之一。她表示,通过专家讲座和到全国各地名校学习、研修,自己在这3年里获得了明显提升。如今,她出版个人专著1部,主持省市级课题3项,被评为“梅州市高层次人才”“梅州市优秀教师”。

“我会带着学习成果,继续扎根粤北教育一线,为孩子们带去更好的教育。”她说。

同样获益匪浅的还有深圳市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刘春景。“三年的时间,我边做、边学、边研,不断突破自我边界。”刘春景说,这期间自己管理的学校也迅速发展,从教育集团下辖的一所成员校,到作为牵头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深圳市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

与此同时,她本人也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正高级教师、首批“未来教育家”、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如今,她从学员,成长为新一期“百千万”实践导师,将以新的身份继续出发。

17个子项目差异化培养优秀教师

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是如何培养的?

本轮项目的培养机构为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韩山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肇庆学院等7所院校。

华南师范大学共培养了141位学员,该校针对不同群体,设立了不同培养主题。如高中名校长的培养主题为“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背景下校长办学思想研究与实践”,高中名班主任则围绕“宽厚基础,分类生长——品牌建设驱动高中名班主任专业发展”主题开展培养。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承担了中小学智能教育领航名校长、初中名校长、初中理科名教师、小学名班主任培养项目。

“学校以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智能化项目管理平台,为培养对象提供全过程数字化服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旭旦介绍,参与项目的校长们通过3年培养,推动了22所学校的智能教育建设,10所学校成为市级示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则发挥资源优势,邀请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与核心成员,以及来自京沪等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共同组成专业权威的导师团队。

“我们组织了七次集中研修、八次导师专题指导活动、八次送教帮扶活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务长张晓辉介绍,学校搭建起京粤、粤沪、大湾区名师互动研讨平台,让学员与导师直接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教师培养项目的目标是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什么是“教育家型教师”?

韩山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林浩亮指出,教育家型教师是极具专业性、创造性、影响力的教师,能探索出可推广性强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对当前面临的教育难题提出富有创见的观点。并且,他们的成果及影响力一般都跨越了任教学科,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同行承认和敬重的教师。

他介绍,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从理想信念铸魂、教学学术提升、教育研究物化、示范引领辐射等层面,探索培养“道术合一”教育家型教师。

“热爱是教育者最好的职业语言。”广东实验中学教师楚云是本轮项目的实践导师,她叮嘱即将结业的学员们,保持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学习、不断追赶,带动更多人一起进步。

南方+记者 刘汉能 李秀婷

编辑 钟展锋 张会玲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