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蕉岭百问107】抗日殉国事迹载入国史、《辞海》的蕉岭人是谁?

长寿蕉岭
+订阅

栏目语

生于斯,长于斯,寿乡蕉岭,我美丽的家乡。你爱蕉岭,熟悉蕉岭,但是你真的了解蕉岭吗?当你走进《志说蕉岭百问》,你是否会意识到,关于蕉岭的一切,位置、境域、自然、人文……竟然有些出乎你的意料?

《志说蕉岭百问》由县地方志办主编,蕉岭融媒在“长寿蕉岭”微信公众号、蕉岭发布app客户端逢周一至周五上午推出,为你带来别样视觉的蕉岭。

你知道抗日殉国事迹载入国史、《辞海》中亦有记载的蕉岭人是谁吗?

徐骧(1867—1895),家名来昭,字云贤,又称徐昂,祖籍镇平(蕉岭)兴福镇谷仓村,是蕉岭徐氏开基祖徐探玄17世孙。1765年,其高祖徐俊彩率全家迁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垦殖。徐骧18岁中秀才,曾掌教蒙馆。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他在苗栗头份组织义军,与吴汤兴共商抗日保台大计,日军在基隆登陆后,他充当吴汤兴右翼,沿途设伏,痛击进犯新竹之敌,杀敌200多人。

不久,尖笔山之役,黑旗军统帅刘永福派参谋吴彭年率军前来助战,统领杨载云及黑骑军将领袁锦清、林鸿贵殉国。日军施诡计全力猛扑,徐骧与吴汤兴退守八卦山,吴汤兴壮烈牺牲。

吴汤兴殉国后,徐骧率余部至台南谒见刘永福统帅。刘永福认为徐骧年轻有为,劝他暂回祖国大陆以积蓄力量。徐骧非常感动,表示决心与台湾人民一起誓死抗日,并恳求刘帅同意他再招募义军,并给予援助。刘帅听后深为赞赏,当即答应他的请求,彼此携手联合抗日。此后即部署到内埔布告招募义军,台南人民包括客家子弟踊跃报名,以刘金安、钟任三、曾作霖3人分掌文书、军需、参谋工作,组成劲旅730多人,开赴抗日前线,驻守于斗六溪畔,决心痛击日军。

1895年10月7日,日军增兵围攻嘉义,城被攻下,义军守城将领王德标回守台南,徐骧率义军退守曾文溪。日军倾全力发动进攻,徐骧身先士卒,帕头束腰,指挥义军拼死迎击,在血战中身中数弹,临死前豪迈地对义军们说:“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徐骧殉国事迹已载入国史,《辞海》中“徐骧条”有扼要记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