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十九次后,我终于摆脱酒瘾的束缚

深圳市康宁医院
+订阅

导语:酒,曾是他生活中难以割舍的 “伴侣”,却也差点将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个人究竟为何会因酒成瘾,最终又如何挣脱酒的束缚?让我们一同走进阿彭的世界,了解这个关于挣扎、觉醒与重生的真实故事。

青春的陷阱:从第一杯酒到无法自拔

在充满青春气息的大学毕业晚会上,阿彭,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同学们的劝说下,第一次举起了酒杯。毕业的狂欢伴着酒香四溢,让他暂时忘却即将面临的未知挑战。然而,这一口酒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一直是乖学生的他酒后失态,竟对老师出言不逊,那是阿彭第一次感受到酒精的力量。

毕业后,阿彭进入职场,因为工作的需要,不得不频繁地出席各种酒局。本性内敛的他每次在饮酒后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更加自信、健谈。这种转变让他在酒桌上赢得了众人的认可,也逐渐让他爱上了那种醉醺醺的感觉。特别是在2010年前后,随着事业的小有成就,这份自信逐渐演变成自负,酒后那种无所不能的感觉让他迷失在自己的世界中。

直到2015年,躁动的情绪与身体不适感频繁侵袭,他感到隐约不安,不得不去求医,辗转了几家医院后,他在深圳市康宁医院被诊断为酒精依赖。那时的他感到自己的世界在崩塌,时常觉得现实与幻境交错不清,手抖、心慌等种种躯体症状如影随形。每当他喝酒,似乎能暂时麻痹自己,缓解这些情绪和身体上的痛苦。

这种“解药”让他不分白昼地酗酒,甚至早晨醒来后就开始饮酒,一喝就能喝上一天。随之而来的,自己的工作与人际关系的受到负面影响,一次次在酒局上与同事和领导发生冲突,原本和睦的家庭也因此出现裂痕,阿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被酒精控制,靠酗酒来解决当前的困境,无异于“饮鸩止渴”。

挣扎与沉沦:酒精控制下的失控生活

终于,身体的警报拉响。他的体重从150斤骤降至120斤,精神的高度亢奋与躯体各种不适体验让他痛苦不已。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解下,阿彭再一次走进深圳市康宁医院成瘾医学科,试图寻求帮助。医生让他办理了住院,在这里,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戒酒的尝试,强烈的戒断反应让他意识模糊,对于同事和朋友们的探访也毫无印象。

但这次的住院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出院后,他的生活回到正轨,且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规律与平和。就这个时候,阿彭觉得自己应该是“康复了”,已经摆脱了酒精的控制,于是在酒友的呼唤和侥幸心理作祟下,又忍不住再一次回到酒桌上。

结果不言而明,阿彭又重回“失控的生活”。每一次住院调理好身心状况,出院后不久便又开始放纵自己,于是,“饮酒、失控、住院治疗、复饮”开始在他的生活中循环反复上演,仿佛是一个无尽的梦魇

虽然每次戒酒失败,他始终不愿意承认嗜酒是病,因为心底总抱有侥幸和不甘:“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在喝酒,怎么只有自己会出问题呢?”他还是认为自己只是“不小心”失去了一点控制,如果能给自己再多几次机会,就能在“适度饮酒”和“正常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但实际上没有可能完成那种转变,就如同泡菜无法再变回新鲜蔬菜。

就这样,在反复的戒断与复饮中,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直至2019年,酗酒让他的生活跌入深渊,甚至被诊断出双相情感障碍,曾经的自信与光辉消散殆尽,每一天都在浑浑噩噩度过。

他在家人面前装作正常,为了掩饰自己的酗酒行为,经常打着运动健身等幌子瞒着家人出去参加酒局,为了偷喝酒把酒瓶藏在家中鞋柜等等,甚至作出酒驾等危险行为,让父母和妻儿日夜为自己担忧。每当家人担忧地望着他,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他多次发誓要痛改前非,却总是一再让家人失望,自己内心的煎熬让他几近崩溃。

要是你得了一种不可治愈的、逐渐恶化的、致命的疾病,你打算怎么办?但当它是酒精依赖,很多人还是否认它的真实性,他们忽视这个问题,不接受相关的治疗,饱受煎熬,甚至走向生命尽头。

——《清醒的生活》

绝望中的曙光:第十次住院与重生

2021年,他再次入院,此前他已经在医院住院十八次了,被医生诊断为重度酒精依赖。同时,传来压垮他信念的一个消息——几位熟悉的病友因长期饮酒引发的身体问题不幸去世了。这让他更加直观清醒地感受到,此时的自己如同一只在暴风雨笼罩的大海上漂泊的小舟,随时都有可能翻船,人生犹如走在钢索上前行,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的医生告诉他,当你清楚认识到酒成瘾是一种疾病,并开始下定决心对待它、认真治疗的时候,大多数人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似乎给了他不少信心。

住院期间,医生邀请他参加了医院组织的AA会员分享会,这是由酒瘾康复患者分享自身戒酒经历的活动。这里的AA(Alcoholics Anonymous)指的是嗜酒者互诫协会,是一个社会自发组织的同舟共济的团体,成员自愿加入,不限制性别,通过相互交流经验,给予彼此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和戒除酒瘾,恢复健康生活。

在分享会上,他发现其他人的经历与自己何其相似。原来,酒成瘾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秘密”,而是一种需要勇气去战胜的疾病。渐渐地,他开始积极参与讨论,这一过程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感,看到其他成员的进步,内心的斗志就更加坚定。后来他还了解到,妻子多次参加了社会自发组织的面向戒酒者家人的分享活动,以便更深度地了解他的特性习惯和内心世界,这也让他十分动容。

走向光明:重塑自我的力量

第十九次出院后他坚持参加社会组织的酒瘾患者互诫分享活动,包括每日线上会和每周至少一次的线下分享活动。而且自2023年8月开始,阿彭开始每月定期参加医院开展的分享会,分享自己的戒酒经历,助己又助人。

如今这样平淡且可贵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对他而言,戒酒已经不再是“需要努力克服”的事情,一切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

治疗的第一步是停下酒,在医生的帮助下让身体恢复稳定,但最根本的在于做出改变,包括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甚至个性特点。

戒酒并不是简单地放弃,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坚持一天就又多胜利了一天,逐渐找到了归属感与力量,坚定地朝着不再依赖酒精的未来迈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足,努力克服过去的自负和虚荣。

在他的戒酒过程中,家人的帮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坦言,如果没有家人不离不弃的支持和鼓励,他根本无法走到重见光明的这一天。家人的无私的关怀和支持,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永远戒酒的决心。他开始主动参与家庭活动,尽量让妻子和父母感到安心。每周与远在老家的父母的视频聊天,每日做饭,整理家务,让他与家人的关系日益紧密,彼此的理解与关心渐渐填补了曾经的裂痕。

阿彭的主治医生成瘾医学科杨纪辉医生表示“我们必须认识到,酒精成瘾是一种慢性病,具有高复发性的特征,这些患者涉及大脑奖赏系统的病理改变。所以酒成瘾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需要综合治疗的复杂疾病。”

嗜酒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疾病。许多嗜酒者把自己喝死,死于震颠性谵妄的“戒断”综合征(D.Ts)或痉挛,或死于由饮酒导致的肝硬化,以及许多没有正式归于酒精中毒而确由喝酒导致的死亡,如车祸、溺水、心脏病或中风等。大部分嗜酒者以为自己离那种命运很遥远,但一旦你卷入酒成瘾,你就如同乘上一班汽车启程去一个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如果你不下车并换一个方向,那迟早将是你的终点。

——《清醒的生活》

杨医生表示,酒成瘾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他强调,早期介入特别重要,尤其对于人格系统较为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高学历的人群,他们通常更容易接纳酒精成瘾是疾病的观念,早期接受治疗,因此也更容易戒酒。

“所以,有些患者在戒酒时能一次成功,但有些则需要结合兴趣爱好、药物治疗和认知疗法来走向康复。尽管过程可能缓慢,但最终能实现康复的希望依然存在。”

“患者认知到酒成瘾是一种疾病,以及从被动就医转向主动就医至关重要。”

因此,自2016年起,医院开始组织分享会,邀请了许多酒瘾康复患者来院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以此鼓励患者。“因为从医疗层面帮助患者身体恢复稳定是酒成瘾治疗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社会力量逐渐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杨医生如是说道。

在医院每月定期举办面向酒瘾患者家属的讲座上,医生向他们科普酒成瘾这种疾病的特性以及提供支持。一方面,是希望发动家庭的力量来预防患者的病情恶化。因为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至关重要,在失去家庭支持的情况下,许多患者往往会迅速走向恶化。另一方面是因为酒瘾患者的家属们常常面临睡眠问题、抑郁和焦虑等问题,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首先能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要想帮助酒瘾患者走向康复,依靠家庭、医院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酒瘾患者单靠自己往往很难走向康复之路,所以,自己的戒酒努力与多方支持,才能迎来真正的改变。”

时隔两年,阿彭再次回忆起那段沉迷于酒精的岁月和艰辛历程,虽心有余悸,更多的是庆幸和感恩。现在,他比谁都深刻明白,若想从酒精的束缚中解脱,必须坚持滴酒不沾,哪怕只是一次小试,都可能让他重新滑入深渊。

采访最后,我们提出让他给正在挣扎的酒瘾患者们一句话,他犹豫再三,还是没有给出,他说,“对酒瘾患者来说,他们需要真正从内心下定决心告诉自己必须戒酒,否则旁人再多的劝诫往往也是徒劳,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