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东职院”)为2024级新生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迎新晚会——联合东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将文艺演出与交通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相结合,以更活泼、有趣的方式为新生上好生命安全第一课。
用走心又走新的方式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是东职院一直以来的坚守。今年9月,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武书连发布2024年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东职院排名全国第89名、全省第10名,全国排名比2023年上升了11位。
此次排名考量指标主要依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科研能力等,旨在系统展示我国职业大学和高职高专主要办学状态,为考生及考生家长提供择校指南。
时间回到2006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敏锐地察觉到经济社会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毅然启动了东职院筹建工作。2009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
那时候谁都没有想到,这所“初出茅庐”的高职新秀,能够在成立之后的短短10多年间,实现了三年一大步、九年三大步,从高职新秀到全省第一梯队、再到国家第一方阵的跨越式发展。
洞悉东职院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这里既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也是德技双馨师资队伍的大本营;更在成长中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技能人才之都”“国际制造名城”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松山湖校区。受访单位供图
抢抓赛事成绩赋能区域发展
过去一年,东职院在榜单的进步并偶然。2023至2024学年度,聚焦“双高年”这一主题,东职院紧抓师德师风以及深化人才培养试点建设工作,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师生在国家、省、市多项赛事中获得殊荣。
其中,在“挑战杯”省赛中斩获11银7铜,总成绩蝉联全省高职第一,斩获大赛“优胜杯”。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中荣获4金3银,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列全省第二。在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获一等奖。
实际上,自成立以来,学校就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战略,围绕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对接东莞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打造王牌专业,完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数字创意、康养护理等“1+7+2”的专业群布局,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53个专业。
现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品牌)专业6个、高水平建设专业6个、国际工程认证专业2个。不同类型专业群的构建为学校在各大赛事拿牌打好了基础。
此外,能否服务社会,赋能区域发展是检验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东职院应用科研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获国家级标志性科研成果8项,在全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排第五;获认定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9个;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4项,获发明专利授权98件,成果转化经济效益7.5亿元。
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初步建成,搭建了中国印刷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等一批继续教育平台,年均培训2.8万人次;积极推进成人学历继续教育,连续11年承办东莞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计划”,助力2万多名劳动者学历提升。有力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战略,积极开展省内对口帮扶,学校被评为“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和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组织单位。
从成立之年算起,2013年成为“省示范校”建设单位、2016年成为“省一流校”建设单位、2019年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东职院不仅开创了东莞职教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也展现了广东省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东莞速度”。
优化师资队伍拓宽国际视野
在各大赛事争金夺银的同时,东职院还强调“两条腿走路”——一是珍视第一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二是拓宽国际视野,对外合作交流取得突破。
学校长期坚持师德为先,推动师德培训全覆盖、师德建设长效化。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七年共引进高级职称教师8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231人,引进了张国军、刘军等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2.31%,被确立为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推进教师团队式发展,立项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目前,学校有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等教师团队3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教师中,有全国(行业)技术能手6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省技术能手9人、省专业领军人才2人、省优秀青年教师4人,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11名,省产业导师5名,东莞市优秀教师12人、市特色人才8人。教师获教学(技能)竞赛国奖5项、省奖86项,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学校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与25个国家(地区)40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办学能力明显增强,在2个国家招收留学生100人,在3个国家设立海外教学基地,留学生招生、海外分校(基地)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服务国际产能水平显著提升,培训国际中文教师、中资企业员工500余人次,培养国际化人才700多人。推动中国职业标准“走出去”,开发7个国际专业课程标准,3个专业通过国际职业标准认证。学校国际品牌初具影响力,在4个职业教育国际治理机构担任副理事长或副主任单位,被评为“2023亚太职校影响力星级院校”“2022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典型学校”“2024年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典型学校”,被授予“2021—2023年度中泰国际教育交流贡献奖”。
合作平台也逐渐多样化。近年来,学校牵头成立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市域产教联合体,政府采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东莞市机电职业教育联盟等9个职教联盟;建成北京精雕、跨境电商等10个产业学院,其中力嘉包装、虎彩印刷、岭南园林成为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单位;洪梅产教融合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依托各类合作平台,校企共同开发教材、课程等教学资源67个,助力17家企业入选产教融合型企业,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逐步成形。学校被广东省政行企教育研究院评为“2022—2023年度产教融合优秀单位”。
“内外兼修”的发展路径,让东职院在提升师资力量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合作、交流的可能,建设高职院校地方发展的“东莞特色”。
培养优质人才助力学生圆梦
“用自己的品德、学识和阅历去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成就学生,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国家、为东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司琪曾提到。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多年来,东职院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助力一届又一届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聚焦乡村文化保育,东职院团队荣获省级竞赛一等奖。
数据显示,学校向南粤大地输送了5.2万名为梦想奋斗、凭技能立身的东职学子,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居全省前列,2023届毕业生留莞率全市高校第一。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技术服务到款额50强,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连续3年排全国前60位。
在这里,有人找到了心之所向。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覃铭浩,在学校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助农兴农。他组建的非你莫“薯”乡村振兴服务队,被共青团中央列为2021年大学生“三下乡”全国重点团队;毕业后,他创办了3家公司,业务横跨农业、电子和文化教育,成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这是覃铭浩同学选择的路。
在这里,有人无畏磨难挑战自我。2011级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李伟健,因身体原因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许多挫折,但他没有消沉和颓废,而是以小小的身躯,激励和带领更多的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2022年,他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被评为东莞市“最美残疾人”。
在这里,有人回馈时代以奋斗。2011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陈智勇,他学习刻苦认真,多次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后入职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担任机械工程师,个人获得机械行业省级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能手。
在这里,有人突破桎梏力求创新。2019级数控技术专业的李建臻,在大学时就敢于向难题挑战、善于在实践中探索,毕业后成功入职“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工作期间,他不断探索创新,成功破解一个技术难题,把调试“绝对零度”环境的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2天,为大国重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座城市的繁荣发展,既需要大批的拔尖人才,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呼唤高层次人才“进莞来”的同时,一批批由东莞培养的技能人才也逐渐成为“主力军”。在东职院,无数在实现“小目标”过程中练就过硬本领的人才,正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
■延伸
紧扣“百千万”课题贡献东职院力量
近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活动之广东大学生电商直播技能竞赛落幕。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粤乡优选”新媒体创新创业团队最终以总排名第二的佳绩一举夺得总决赛的一等奖。
近年来,东职院积极发动师生全面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并引导师生将论文写在“百千万工程”的莞邑大地上,切实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注入更多的“东职力量”。
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引导师生全面参与
目前,东职院有50多个与东莞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依托专业优势,发动师生全面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
今年8月,为解决茶山、横沥两镇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校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共14支团队,利用暑假全面开展对接帮扶工作。
茶山镇超朗牛过蓢古村,遥对青山,近临池塘,茂林修竹环抱,距今已有800年历史,先后获得“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古村落”“珠三角最美乡村”“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等美誉,还上榜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东职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走访后发现,超朗村计划在牛过蓢古村落及周边区域打造文化园区,却缺乏牛过蓢古村落相关习俗特色的宣传和推广。根据超朗村要求,团队围绕牛过蓢古村落的建筑群和古树群、松糕及其节日庆典、特色鹅饭等元素精心打造了一系列IP形象,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文创产品。
目前,团队已经完成牛过蓢古村落、牛过蓢松糕宝宝、牛过蓢鹅饭、牛过蓢松糕等四个IP形象的设计。此外,团队还邀请主题研学活动策划师一起制定研学路线设计思路,制定研学方案。研学方案立足于结合古村落的古树和古建筑的地理优势,开发科普类、闯关类、烘焙类等研学和亲子互动线路,并加入品尝当地非遗美食(鹅饭、南乳烧鹅等)等环节。
在横沥糖糖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东职科技特派员团队经过全面调研,精准把握合作社在农产品销售与品牌推广方面的难题,巧妙运用电商手段推动数字化转型,搭建线上销售平台,精心策划网络推广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
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科技特派员团队创新运用新媒体矩阵,通过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引人入胜的推文等多元化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横沥糖糖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质农产品。
为进一步深化服务,特派员团队还着眼于技术赋能,对微信小程序进行了全面升级与功能优化,打造了一个集农产品展示、信息推送、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此外,还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将糖糖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直接呈现给全国观众,让更多人领略到横沥的独特魅力与农产品的卓越品质,激发游客的探访热情与投资意向。
将“头号工程”融入学术研究、重点项目
今年3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市商业学校与东莞市茶山镇举行“百千万工程”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东职院党委书记司琪表示,东职院将以此次签约仪式为新的起点,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百千万工程”的东莞篇章上,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与镇街合作共建是东职院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途径之一,实际上,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东职院一直在不断探索。一是以互惠共赢为驱动的激励机制。在专业建设层面,由政校携手牵线搭桥,帮助二级学院和企业深化协同育人。4月25日,东职院数媒学院组织近90名师生前往道滘,协助佳佳美等22家粽子企业开展线上直播活动,不仅为镇村企业开拓线上渠道、提升粽子知名度和销量提供了帮助,还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协同育人,反哺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正向激励方面,学校把教师参与“百千万工程”获得的成果作为职称分级聘用的加分项,把相关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调动师生积极性。
二是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学校依托茶山、横沥、寮步三镇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建立了“镇村出题、学校接题、师生答题”的工作推动机制。学校把镇村给出的题目“打包”成科研项目、实训课程、实践活动等,通过揭榜挂帅、任务派遣、对口认领等方式分包给二级学院和师生,让师生真正地把教科研活动与服务“百千万工程”相结合。
三是以镇村满意为标准的成果导向。东职院注重做好项目的跟踪评价工作,强调成果产出,明确要把项目成果的评价权交给镇村、交给企业,确保项目成果可感可及、让镇村受惠。近年来,教师郭文琦、刘丽萍带领团队深入东莞镇村挖掘“明德醒狮”文化内涵,分析产业痛点,与当地共商服务方案,为“明德醒狮”开发衍生文创产品,让非遗“潮”了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据统计,项目团队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明德醒狮”团商演数量增加102场次,销售收入达20万元以上,村委新增税收30多万元。团队相关成果获科技部2023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团”微视频优秀作品奖。
接下来,东职院将进一步对接镇村发展需要,逐步铺开多样化、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共建,不断充实和丰富校地合作共建项目库,发动师生走进镇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抓好项目落地落实和成果产出。
撰文:章倩倩 龚名扬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