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医|鸡刨栗子、单县羊汤......《山东味道》里的这些美食最适合秋冬滋补

胡世云
+订阅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

  山东既是文化大省,也是物产大省,2500年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山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取向,丰富的食材也激发了山东烹饪技法的多样,汇成了齐鲁美食的洋洋大观。

  《山东味道》以城市或食材为划分,为观众展示了一幅美食地图。

  本期的胡博士说中医,我们跟随《山东味道》的脚步,一品齐鲁美食文化。

  01

  莱芜鸡刨栗子

  在济南市莱芜区西北部的深山中,有一片唐朝板栗园,这里的古板栗树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树龄,至今依旧生机勃勃,每年金秋时节都硕果累累。

  在莱芜,有一道鸡刨栗子深受民众喜爱。古树板栗味甘滋补,土鸡肉质紧实。只需要简单翻炒,温火慢炖,便是一道融合里美味和健康的菜肴。

  药王孙思邈称“栗为肾之果。”板栗具有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苏东坡也曾赞颂例子“老去自膝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清代中医著作《经验方》也认为,板栗是治疗肾虚腰脚无力的高手。

  中医理论认为,板栗味甘,性温。功能主治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用于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

  生板栗和熟板栗有所不同,熟板栗脾肾兼补,偏于补气,适用于调理老年人腹泻。生板栗偏于补骨,可预防牙齿松动,治疗腰腿病。

  此外,鸡肉味甘,性温。入脾、胃经。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降逆的功效。现代理论认为,鸡肉含丰富蛋白质,其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也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好的蛋白质食品。

  02

  单县羊肉汤

  在山东羊汤界,以汤写入中华名食谱,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的,唯有单县羊肉汤。

  单县羊肉汤的主打原料是羊,是位列鲁西三宝之首的青山羊。单县水草丰美,气候湿润,是青山羊的天然牧场。这种个头偏小,肉质鲜嫩。

  冬天来一碗羊汤,能让食客从舌尖暖到脚尖,骨髓油脂与水互相撞击,水乳交融,奶白色的汤鲜香浓烈,味美悠长,这就是单县羊汤的魅力所在。

  羊肉汤熬制过程中,除了鲜羊肉、羊骨、羊杂等原味外,还要添加至少18种作料,择不同火候和时间段投放。熬出来的汤不仅鲜洁清香,而且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特别刺激味觉,特别诱人食欲。

  单县羊肉汤不仅口感绝佳,还有药膳养生功能。羊肉属热性,主温补,具有温中散寒、温补益气的功效,有利于健脾和胃、滋阴壮阳、清肝明目,增加人体抗病能力。古代人就有喝羊肉汤温补养生的习惯。

  03

  乳山牡蛎

  牡蛎,又名生蚝。提起牡蛎,乳山已经成为一种标志。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地处中纬度温热带季风气候区,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气候温和,温度较小,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固资源充足,物产丰富,享有“母爱乳山,养生福地”的美誉,著名的“水产之乡”“黄金之乡”,水产中又以“牡蛎”最为肥美。

  乳山产出的牡蛎个头大、肥满、肉质细腻、肥厚软糯,更胜其他产地牡蛎一筹。牡蛎只需要简单烹调,清水蒸煮,不添加任何调味相佐,就能尝到其甘香鲜甜的本味。

  牡蛎不仅美味,还拥有悠久的入药历史。牡蛎进入中药使用的历史记载,最早是汉朝的《神农本草经》:“蛎,蚌属,似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

  中医理论认为,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认为牡蛎“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