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产业发展洞察(产业篇)|聚焦战新,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中心

南方+

城市产业不仅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塑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与高地,已飞速发展为驱动全球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力量。深圳制造业领跑全国,战略新兴产业实力强劲,产业布局高度集聚,区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并不断开拓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持续打造产业升级的新标杆。

一、总览: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深耕“20+8”产业集群

2019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圳市人民政府陆续出台的政策文件均强调要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深圳已形成四大支柱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未来产业的“4+7+8”产业结构,并着力发展“20+8”产业集群,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深圳市“4+7+8”产业发展格局

深圳市“4+7+8”产业发展格局

深圳市“20+8”产业集群

深圳市“20+8”产业集群

深圳市全面贯彻落实相关产业政策,聚焦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深耕“20+8”产业集群,成效显著,2023年,深圳市工业总产值规模全国居首,多个产业全国乃至全球领先:

(1)规上工业:总产值4.8万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增加值1.1万亿元,蝉联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双第一”城市;

(2)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规模和比重均列全国城市首位;

(3)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2.78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4)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1.4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9%;

(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61万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76.3%

(6)重点产品:通信基站占全球产量1/2;电化学储能占全球产量约1/7;智能手机占全球产量1/7;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1/8;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约7/10。

此外,在政策的引导下,深圳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近五年来工业产值占比逐年下降,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则持续上升,这反映出深圳注重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2022年各行业占GDP比重&2018年-2022年前三大行业增加值占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2022年各行业占GDP比重&2018年-2022年前三大行业增加值占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二、现状:抢占产业制高点,产业集聚效果明显

1.制造业:覆盖门类广,全国领先

截至目前,深圳已全面覆盖31个制造业大类,成功构建了梯次型现代制造业体系。在各类制造业中,电子设备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其产值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近六成。

其中,网络通信、智能终端产业产值超万亿元,超高清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值超千亿元。此外,汽车产业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2023年产量实现了翻倍增长,成为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门类。

深圳市制造业结构(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年鉴2023》)

深圳市制造业结构(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年鉴2023》)

2.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实力强劲

深圳大力推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规模遥遥领先,2022年行业增加值高达5812亿元,占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的43.6%,彰显了其核心地位。

与此同时,新材料、绿色低碳行业加速崛起,2022年增加值增长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21.9%、16.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此外,新能源汽车与服务机器人领域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翻倍,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36%。

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增速&增加值(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统计年鉴2023》)

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增速&增加值(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统计年鉴2023》)

3.产业集聚:效果突出,11个集群受国家/省份认定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它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深圳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拥有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还拥有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7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包含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果突出,实力强劲。

深圳市产业集群

深圳市产业集群

4.区域集聚:立足区域禀赋,错位协同发展

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创新土地供给,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化发展,深圳在深化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的同时,统筹划定了20大科技创新园区,规划形成“20+2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奠定深圳未来区域产业格局。

(1)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园区依托各自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了差异化的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协同发展。

(2)20大科技创新园区空间布局总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未来将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研发技术平台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在集聚区范围内集中布局。

深圳市《“20+20”产业空间规划》

深圳市《“20+20”产业空间规划》

此外,深圳各区域在产业规划与发展路径上展现出了鲜明的差异化布局与协同共进的特点。各区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积累及市场需求,精准定位,错位发展,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能通过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与资源互补,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与联动,共同推动深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深圳市各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2024年各区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各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2024年各区政府工作报告)

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区域1:南山区——全国百强城区榜首,贡献全市1/4GDP

南山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南山区统计年鉴2023》)

南山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南山区统计年鉴2023》)

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区域2:福田区——金融业发达、外贸产业强

福田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福田区统计年鉴2023》)

福田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福田区统计年鉴2023》)

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区域3:宝安区——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全市第一,创新能力强

宝安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宝安区统计年鉴2023》)

宝安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宝安区统计年鉴2023》)

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区域4:龙岗区——全国工业百强区五连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龙岗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龙岗区统计年鉴2023》)

龙岗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龙岗区统计年鉴2023》)

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区域5:龙华区——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产业基础雄厚

龙华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龙华区统计年鉴2023》)

龙华区产业情况(数据来源:《龙华区统计年鉴2023》)

三、创新:产业空间受限,新型园区 “向上突破”

1.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园载体迭代升级

深圳产业园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浪潮席卷全国,“三来一补”产业在深圳经济特区内快速发展,催生了产业园1.0时代。这一阶段产业园区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和场地租赁服务,以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圳制造业由原来的加工贸易转向“模仿创新”,逐渐具备较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产业园区2.0应运而生,不仅集成了生产与办公功能,还增设了生活配套设施,实现了功能的多元化升级。

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产业发展重心逐步向自主生产、创新研发倾斜,产业园模式进一步迭代,在2.0模式基础上更注重创新驱动,功能配套更为完善。21世纪以来,企业对研发创新与硬件设施的需求日益高涨,对中高楼层硬件标准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催生出产业园区3.0模式,并成为深圳“工业上楼”的雏形。

深圳产业园迭代情况

深圳产业园迭代情况

2.产业园载体难以满足产业发展要求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驱动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优质载体的需求日益突出,但现有的产业园载体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一方面,优质产业园较少。深圳产业园数量超7000个,但优质产业园载体较少,产业园2.5仅占园区总量约9%。产业园3.0占园区总量仅1%。

另一方面,区域分布不均。存量产业园主要分布于宝安、光明、龙岗、坪山、龙华等“原关外”区域,产业园2.5和3.0等优质产业载体主要分布在坪山、南山、光明、龙岗和龙华等区域,难以满足各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深圳优质产业园载体分布情况

深圳优质产业园载体分布情况

与此同时,深圳产业发展与土地供给紧缺矛盾加剧。深圳土地面积仅有1997平方千米,是北京的12%、广州的27%、上海的32%;且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建成区面积占市区面积的比例达48%,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城镇开发边界强度达49%,可用于各类建设的增量用地接近耗尽。

深圳土地面积大小&土地开发程度与其他城市对比

深圳土地面积大小&土地开发程度与其他城市对比

3.推动“工业上楼” 的可行性

面对深圳土地供给紧缺和产业发展对优质载体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打造新一代产业园,实现工业上楼,对深圳来说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从技术层面来看,深圳先进产能集中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设备重量轻,空间需求不大,技术含量高、产值高,“工业上楼”可适配深圳大多数高端制造产业和先进产业。

就经济层面而言,尽管通用型“工业上楼”项目的建安成本略高于传统厂房,约为3100元/平方米(传统厂房为2600元/平方米),但通过合理的政策激励与成本控制,项目预计能在约10年内实现投资回报。

目前,深圳各区正积极践行“工业上楼”战略,成效显著。宝安全至科技创新园作为国内首例“工业上楼”项目,成功将工业空间扩容3倍,入驻企业数量激增3倍,产值更是实现了30倍的飞跃;宝安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作为深圳市首个平方公里级的“工业上楼”城市更新项目,其一期20万平方米建筑已顺利封顶,标志着深圳在“工改工”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深圳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新闻发布会表示,到2025年,深圳要打造形成4个万亿元级、4个五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深圳2025年和2035年产业愿景

深圳2025年和2035年产业愿景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的璀璨明珠与活力源泉,持续升级其制造力引擎,强化创新引领地位,深化资源整合效能,从而驱动经济以惊人速度跃升。展望未来,深圳将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构建新时代的特区典范,勇立潮头,担当起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成为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撰文:邱永宽 高月 张检 刘琴

(智库支持:幸福招商行业研究院)

编辑 王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