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载栉风沐雨,弦歌不辍。10月27日,清新区滨江中学举行庆祝建校80周年活动,四海校友、八方宾朋齐聚一堂,忆同窗往事,叙师生情谊,谋发展新篇。
10月27日,清新区滨江中学举行建校80周年活动。
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滨中师生自导自演舞台情景剧,带领观众重温学校峥嵘岁月,礼赞璀璨成就。
活动还进行捐赠活动,对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学生颁发奖牌和证书。清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国杰接收捐赠支票,并对长期支持清新区教育事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清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国杰接收爱心机构捐赠支票。
当前,清新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迫切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撑与教育的优先发展,滨中始终坚守“教书育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崇高使命,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为地区发展培育更多新时代人才。
“我爷爷是1968届毕业生,我是2023届毕业生,今天听说母校80周年校庆我们就马上过来了,看见学校发展得如此之好,我们都感到非常自豪。”2023届毕业生说。
同时,活动全程进行网络直播,未能到场的校友们也通过视频纷纷表达对八十周年校庆的祝福。
俯瞰滨中校园,一砖一瓦皆留下光阴的痕迹。忆往昔,莘莘学子接续奋斗看今朝,无上荣光代代相传,办学的初心和热情从不曾褪色。
滨中荣耀,八十载风雨历程
八十年来,滨江中学发扬传道弘文的光与热,书写教育报国的诗与歌。
1944年,创办人王度慈先生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开启了滨江中学的辉煌篇章。在八十载的风雨历程中,滨江中学几易其名,却始终坚守着教育的初心。1955年改名为清远县第三中学,1966年变为“永红中学”,1969年又成了“龙颈中学”,最终在1987年复名为“滨江中学”。每一次的更名,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也是滨江中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
各届校友齐聚一堂。
如今,滨江中学已成为清远市一级完全中学和广东省绿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5720平方米,建有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各四幢,实验大楼、体艺大楼一应俱全。校园里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75%以上,处处弥漫着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校友打卡合影,祝福母校生日快乐。
在办学过程中,滨江中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强化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工152人,高中老师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中学一级教师66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喜人。学校先后被评为“清远市一级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清远市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清远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清远市文明学校”“清新区教学质量优秀学校”“清新区教学质量进步学校”“清远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清远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进步奖”等称号。
爱心助力,共谱清新教育新篇
在滨江中学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清新坚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先后帮助学校提升软硬件设施,助力教育水平提升。香港联业合力堂慈善基金会更是鼎力相助,积极参与滨中公益活动。今年滨中建校80周年,香港联业合力堂慈善基金会向清新区滨江中学捐款52万元。
滨中师生自导自演舞台情景剧,歌声响彻校园。江绮雯 摄
滨中的发展轨迹,反映了清新区教育发展前进足迹。近年来,清新区教育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为推动清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群众“新期盼”,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清新区教育局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其中2024年增加学位820个。坚守育人“根与本”五育并举培养体系日臻完善,落实构建德育新体系,形成育人新格局,开足开齐德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信息化辅助德育作用,通过引入以区块链技术、AI智能编排为代表的5G智慧电台,提升校园广播建设,传递主流价值。坚持发展特色教育,鼓励学校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重视劳动教育,立足劳动沃土育人。
打好人才“组合拳”,师资力量建设水平持续增强。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新强师工程”,全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100%,建立了省级名教师工作室6个,市级“三名”工作室16个,区级“三名”工作室29个,打造“三名”教师241人,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目前,清新区教师获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共16个,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83篇。
撰文: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 陈迟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