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人如何用不到2年时间,在雷州半岛创造运河修筑奇迹?

党史精读
+订阅

【编者按】

75载,风云激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10月起,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制作的系列短视频《“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在南方+客户端展播,通过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和奋斗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强化使命担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多贡献。

【宣讲人】

中共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 陈妹

【宣讲主题】

《雷州青年运河奔涌向前的密码》

06:26

1958年6月,雷州青年运河开工建设,湛江人民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建起11亿立方米库容的鹤地水库和300多公里长的运河主干渠,成为湛江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创造了人间奇迹。要知道,世界上著名的苏伊士运河长190公里,挖掘工作就花费了近11年时间。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青年运河之水在不到两年时间奔涌在雷州半岛大地上?让我们一起探寻运河背后的密码。

密码一:为民

湛江人民苦旱久矣。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雷州半岛干旱问题。1958年,时任湛江地委第一书记的孟宪德率队考察后,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决定拦腰斩断九洲江,移山造海建水库,改天换地开运河。兴建雷州青年运河顺应民心,30多万劳动大军自带工具、自带粮食、自搭工棚,掀起运河建设热潮。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雷州青年运河奔涌向前的根本。

密码二:担当

运河建设期间,党员干部勇担当,以“干”为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地委领导班子把办公室搬到工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技术人员攻克技术难关、改进劳动工具,是群众心中的榜样。

“大战一年建成库,再战一年通运河,周年放水得胜利,水不到田不罢休!”时任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湛江专署副专员王勇在工程建设中身先士卒,勇担使命。在水库截流抢险时,他与民工并肩战斗,一边奋勇当先扛沙包,一边指挥突击手填决口,始终冲锋第一线,最终战胜险情。党员带头,群众紧跟,运河建设热火朝天。

身先士卒、勇于担当,是雷州青年运河奔涌向前的关键。

密码三:奋斗

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全民奋战,众志成城,工地上到处都是“手挖肩挑,人人比干劲、比进度、比贡献”的劳动情景。20岁的苏培英是当时“穆桂英突击队”队长,她带领女突击队员比速度、赛效率。她们七人分两组,三人一组负责铲土装车,四人一组每人一部车,多拉快跑,创出了每人每日平均运土100方的新纪录,比其他连队工效高了7倍。

“日食工地,夜住山岗,风吹只当摇羽扇,雨淋免了洗衣装”,劳动大军夜以继日,忘我奋斗,涌现出了2.6万名典型和130多个先进集体,最终让“赤地千里变成了阡陌纵横,干旱苦难化作了幸福源泉”。

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是雷州青年运河奔涌向前的动力。

密码四:廉洁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也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丝一毫的钱粮物资,得益于严格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

工程全面动工后,工地党委和工程指挥部先后出台20多项规章制度,《关于开展工地工作纪律大检查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十项决定》等等,这些规章制度覆盖了党的建设、思想教育、作风纪律、廉洁为民等各个方面,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快捷、廉洁高效推进。

廉洁自律、制度严明,是雷州青年运河奔涌向前的保障。

“为民、担当、奋斗、廉洁”成就了雷州青年运河的水利工程奇迹,也激励着代代湛江儿女,在湛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继续奔涌向前!

采写:南方+记者 尚黎阳

通联: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