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地区民居在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气候和文化特征?如何选材制作民居微缩模型……
近期,这些问题交给了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小学部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资料整合、实地探索、手工制作、成果展示,学生们成功解答疑惑,这就是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小学部推出的PBL项目式学习。
学生在PPT中展示的传统民居。受访者供图
PBL项目式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由教师引导的跨学科的启发式教育方式。在具体实施中,学生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整地经历提出问题、规划方案、修订方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改进等过程,体现出趣味性、真实性、挑战性。
探索传统民居,弘扬历史文化
9月6日至10月16日,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小学部五年级组织开展了“海丰传统民居”PBL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海丰传统民居的历史、结构、特点,并根据考察了解的情况制作海丰传统民居微缩模型,最后通过设计微缩模型宣传页将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评比。
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从本学期第2周开始,历时一个多月,老师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家长主动配合,经过五年级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学生们在绘制工程平面图。受访者供图
“举例说明某一地区民居的造型、结构、材料等特点与什么相关?”……从活动开展的第2周开始,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将了解到的民居知识以PPT、任务单的形式进行整理提炼,并在社团课上进行展示交流,然后结合交流情况对相关知识进行完善。
第3周,学生在各自家长带领下,实地考察海丰桂望村、温厝村等传统民居,了解它们的典型特点(造型、结构、材料等),并结合海丰地域、气候、文化阐明海丰传统民居形成的根源。同时,在实地考察中,学生认真测量标记单栋民居的长、宽、高以及墙壁厚度,详细记录屋内结构等相关数据,随后绘制了平面图并在图上详尽标记测量数据。
第4周开始,信息课上学生学会绘制标准的工程平面图(俯视图、前视图,侧视图);数学课上学生学会运用比和比例尺等知识,将测量数据按照制作模型的尺寸大小根据需要进行比例换算,并选择通过手绘或电脑软件绘制等方法将数据精准标注到工程平面图上。绘成工程平面图后,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模型设计工程图,最后制作成民居微缩模型。
学生制作成民居微缩模型。受访者供图
第6至第7周,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调查、测量以及设计制作的微缩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制作一份详细介绍“海丰传统民居”的宣传页。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搭建展示成果、展现自我的舞台,10月16日下午,五年级组举行了“海丰传统民居”微缩模型宣传页展示汇报会,对各班的微缩模型宣传页进行评比,由该校教职工组成的评委组从版面设计、内容完整、团队配合、有效评价和宣讲效果等五个维度进行评分。经过激烈角逐,504班、508班、507班和502班获得三等奖,503班、509班和505班获得二等奖,501班和506班获得一等奖。
“海丰传统民居”微缩模型宣传页展示汇报会。受访者供图
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深入探索、深刻体验,项目化成果多姿多彩、生动真实,处处都透露着鲜活的历史文化气息,深刻体现了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汪细强总结道:“在整个‘海丰传统民居’PBL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基于驱动性问题去推进课程开展,层层递进式的进行主题课程探索,让同学们有目的地讨论、探索、实践,从而了解海丰地区传统民居特色,并亲自动手制作微缩模型。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方式感受家乡古建筑的美以及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在孩子心中种下爱家乡、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绘制脸谱+试唱展示”走进白字戏
海丰白字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校园艺术生活,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和创造的能力。9月11日至10月9日,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小学部三年级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走进白字戏”PBL课程活动。
活动的第一阶段,三年级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课堂学习、向长辈了解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了白字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表演形式、传统剧目和传承现状。在欣赏白字戏剧目中,学生学会了感受戏曲的艺术价值,并对唱腔、动作等表演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
之后,通过实地考察、视频学习,学生对海陆丰白字戏的角色、唱腔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他们结合海陆丰白字戏的唱法,尝试学唱了几句白字戏,体验了传统戏曲的魅力。
学生绘制白字戏脸谱。受访者供图
在了解了白字戏脸谱的表情、颜色、花纹和设计形式后,学生发挥创意,亲手绘制了一张张属于自己的栩栩如生的白字戏脸谱。画笔飞舞,色彩斑斓,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对传统艺术的致敬。
最后,三年级全体师生开展了本次“走进白字戏”PBL课程的作品展示活动。活动展示了大家的课程任务单和制作的脸谱,各班小小宣讲员代表自信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脸谱,不仅介绍了角色行当、主要形象等,还现场试着唱了几句白字戏。指导该课程的教师介绍:“这是一次艺术创作的展示,更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表达。通过‘走进白字戏’PBL课程的开展,孩子们既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实践中培养了艺术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医学与美学相结合,守护孩子“心灵之窗”
眼睛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是怎么样的?与眼睛相关的疾病有哪些?如何守护眼睛?近期,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小学部二年级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人体五官·眼睛”PBL课程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探究了解眼睛结构、了解眼睛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思考如何保护眼睛,将医学与美学结合创作主题绘本《糟糕!我看不清啦!》。
活动第一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眼睛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角膜、虹膜、瞳孔、水房、晶状体、玻璃体、眼外肌、巩膜、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绘制眼睛内部结构分析图。
之后,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眼睛常见的相关疾病(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的方法——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完成任务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经过了四周的探讨研究,最后,学生以《糟糕!我看不清啦!》为主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指导该课程的教师表示:“眼睛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人体五官·眼睛》PBL项目课程的探索,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眼睛,学会保护它,让它永远明亮、健康。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激发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撰文:陈欣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