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智能产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启航成立,由龙头企业、高水平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跨区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致力打造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典范,探索智能产品领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全国智能产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启航成立。
据了解,全国智能产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广东省物联网协会、澳门物联网协会为指导单位,以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带动全国220多家单位加盟,其中本专科院校约有80多家、行业企业140多家。
共有220多家单位加盟全国智能产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当前,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大趋势,而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正越来越鲜明地展现出其融合性、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产业特征。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秘书长阮汝祥表示,人工智能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全国智能产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有助于整合智能产品行业的教育资源、产业资源,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他提出,共同体成立以后要建立健全校研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并根据智能产品行业的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和技能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人才生态总经理邓立表示,他们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牵头企业,将依托这个平台,凝聚整合产教的优势,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融合,全力推动智能产品领域职业教育产标融合走深走实,促进智能产业产品相关的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科教融会、特色培训和国际交流等工作。
现场为全国智能产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理事长单位颁牌。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子华表示,深圳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行业发展、产教融合、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学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还将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整合产教融合资源,开展标准建设,构建职普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我们还将共建共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大实习和就业岗位供给,开放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机构为行业、企业员工提供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服务。”刘子华透露,他们还将支持共同体的高水平高等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共同体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职工攻读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
一直以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高质量产教融合为聚力点,致力构建“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该校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群已建有工信部“智能家电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根技术联合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基地,成为教育部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首批共同体成员,并先后与新大陆、华为、海信、海尔等头部企业深度共建一批产业学院,精准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帮助企业育才留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还举行了共同体益农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这是江职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的里程碑。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彭志平表示,全国智能产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必将有力促进江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产品行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有助于形成产业推动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循环生态链,为产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保持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协同深圳大学、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等所有共同体成员单位,搭建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共建共管、共育共创、共赢共享的产教融合新模式,着力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高效协同发展的智能产品行业生态系统,奋力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成全国同类共同体的新样板。”彭志平说。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黄烨倩
通讯员:张超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