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教育装备配置指南》(下称《指南》),首次按照残疾类型分类进行场室建设和装备配置指引,供学校根据在校学生实际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选用。
本次出台《指南》,旨在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进行特殊教育装备的科学配置,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要,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特殊学校教学场室有什么特点?与普通学校教室不同,由于特殊学校学生残疾类型多样,残疾程度也有所不同,《指南》根据个性化满足残疾儿童在教学和康复训练上的具体需求,分别设置教育场室并设计教育装备。
特殊场室围绕听力、视力、智力、言语、肢体、精神等残疾类型进行设计,教育装备配置方面分为“必配”“选配”两档。如针对听力残疾学生,《指南》设计了语训室、听力评估室两类场室,分别提出必备小鼓、助听器FM调频系统、诊断中耳分析仪等设备,同时提供音箱、麦克风、听处理评估工具等选配建议,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在烹饪室、家政室、心理辅导室等通用类场室的设计上,《指南》要求需符合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强调安全性。如烹饪室除基本的厨具外,可为听力残疾学生选配上下课指示灯;心理辅导室可选配盲用读书机、助视器等设备。
随着普特教育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学习生活,普通学校如何配置相关教室和设备?
与特殊学校按场室分类不同,针对普通学校,《指南》提出按区域划分,分为资源评估区、康复训练区、学习辅导区和办公咨询区四个区域,并提出总使用面积不小于80㎡的要求。如在康复训练区,《指南》要求必备语言康复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运动康复训练等设备,可选配个别化康复教育支持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还为特殊学校设置人工智能教室提供指引,提出可配备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设备,帮助学生在仿真场景下开展教学或康复训练;可配备AI技术设备,辅助特教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实训室设计方面,除培养职业技能外,《指南》强调培养学生日常生活技能,帮助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附:《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教育装备配置指南》
南方+记者 陈理
通讯员 梁劲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