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桩基检测全部I类桩,非常不容易!”近日,常虎高速改扩建土建5标首批桥梁6组桩基以全部Ⅰ类桩的标准通过检测,项目生产副经理陈义章很激动。
今年,东莞的平均雨量是常年3倍多,极端恶劣天气给施工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东莞交投集团工程建设“百日攻坚”行动的重点项目,面对气候、拆迁等挑战,由集团下属东莞控股公司、市路桥公司分别承建的莞深、常虎高速两大改扩建工程,一边抢抓施工时间,一边保安全、保畅通、保品质,在天气条件好转后,施工产值日渐呈现出强劲的爬坡动力。
(常虎高速改扩建施工现场图)
(莞深高速改扩建施工现场图)
交通“大动脉”频频迎来重大进展
10月7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常虎高速改扩建土建1标石洞二号隧道首板二次衬彻顺利完成了浇筑,这标志着该项目控制性工程隧道工程正式迈入了新阶段。
“此次首板隧道二衬浇筑施工点为石洞二号隧道右线出口,隧道围岩的地质条件复杂,洞身围岩为全-中风化花岗片麻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施工难度很大。”市路桥公司第四管理处工程师向淼介绍道。
——作为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石洞二号隧道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石洞森林公园林区内,最大埋深约90米。工程要在既有隧道一侧增建新隧道,新建隧道右线进出口与既有隧道平面净距仅13.9~15.26米,拱底与原有隧道拱顶距离仅6.83~10.9米,使得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
(石洞二号隧道首版二次衬彻顺利浇筑)
为了确保浇筑顺利,市路桥公司与中铁十二局项目部团队择优选取“分层逐窗、附着+插入式振捣”浇筑方案。在浇筑过程中,项目技术人员严控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精细作业,从台车进场拼装、调试、定位、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技术交底施工,确保了首板二衬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项目另一重要施工节点——怀德大桥首个盖梁浇筑圆满完成,为后续施工建设开拓了新的工作面。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为长11.45米、宽2.2米、高1.7米的怀德大桥右幅Y8#盖梁进行浇筑,施工采用I40B工字钢主梁结合穿芯棒托架法作为支撑方式,确保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工艺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现场,中铁十二局集团常虎高速改扩建土建1标项目部负责人陈炳昊正指挥着施工,为大家加油鼓劲。
(怀德大桥首个盖梁浇筑圆满完成)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第四季度是施工的“黄金时间”,在做好地下隐蔽工程的基础上,每年的最后三个月往往能完成全年工程量的40%。
10月6日,中铁十二局集团莞深高速改扩建土建8标项目部顺利完成首个盖梁浇筑,项目拉开了桥梁上部结构快速施工的序幕。
本次浇筑的盖梁为石大互通C匝道25号盖梁,长10.15米、宽1.7米、高1.5米。为确保盖梁浇筑优质高效完成,项目部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从支架搭设、钢筋绑扎、模板安装、配合比优化、浇筑振捣等每一环节入手,严把安全、质量、技术关。
10月15日,随着莞深高速改扩建土建4标塘厦互通高速开口手续的办理完成,塘厦互通DC保通匝道实现利用高速开口进场组织施工,这是该互通的首次导改节点工程。
“现场施工条件限制多,紧邻既有高速及高边坡施工路段,施工组织难度大。”据介绍,塘厦互通作为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DC保通匝道需与既有高速连接,路基填筑位置地形复杂,垂直高差较大,线路上下均与既有高速相邻,涉及边通车边施工,使得施工难度进一步增大。莞深高速改扩建管理处与中铁隧道局项目部团队多次进行现场查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化保通匝道线路,解决不利地形因素,确保了DC保通匝道顺利开工建设。
(塘厦互通D匝道桥盖梁施工)
如今,在莞深、常虎高速改扩建现场,施工人员、车辆来往穿梭,极为忙碌,沿线高架桥林立,如长龙蜿蜒在莞邑大地上,施工场景热火朝天。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一阶段即全线两侧路基和桥梁拼宽施工,预期持续时间为18个月,项目施工及管理人员投入约1700余人、各类机械约430台(套)、总体开工面80%,实现能开尽开!”莞深高速改扩建管理处工程部负责人陈延河介绍。
20岁高速走廊遇上“新问题”
两条高速路的改扩建,东莞人期盼已久。
——作为国、省高速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莞深、常虎高速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层之间及其对外快速交通干道,两条“黄金通道”支撑着珠三角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也带动和见证着东莞沿线地区的快速发展。
但前些年,这两条交通大动脉由于交通量大、货运繁忙,道路频繁拥堵,急需扩建增容。以莞深高速为例,其交通量平均超过9.7万pcu/d,即路段每小时车辆最大流量为9.7万辆,局部现状达到12万pcu/d,远期更将超过19万pcu/d。
也因此,莞深、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被纳入省、市重大项目,其中,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约175.84亿元,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约187.76亿元,两条高速改扩建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进一步畅通大湾区往来路径。
根据规划,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改扩建范围包括莞深高速主线及龙林支线。主线采用双向10车道标准建设,支线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路线总长55.74km(其中主线段46.6km,龙林支线9.14km),设计速度100km/h。
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路线总体呈东西走向,实施起点位于东深互通东侧,五点梅主线终点位于五点梅互通,接广深高速和常虎高速延长线,虎门港支线终点位于新联互通,接广深高速及狮子洋通道。项目主线东深互通-松山湖互通以及大岭山互通-花灯盏互通主要由现状双向6车道扩建为双向10车道;松山湖互通-大岭山互通路段由双向6车道扩建为双向12车道;五点梅支线由双向4车道扩建为双向6车道;虎门港支线由双向4车道扩建为双向8车道,改扩建路线总长50.581km,设计速度120km/h。
(莞深、常虎改扩建走向图)
在“马力全开”之前,两条高速改扩建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8月21日,又一轮强降雨席卷全市,当天东莞21个镇街的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感觉天漏了!”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四标负责人刘琦看着窗外连绵不绝的雨水,无奈地叹气。
今年以来,东莞“被雨水支配”,降雨量和天气异常率都远超往年。面对暴雨天气,露天施工的高速公路桥梁首当其冲,现场施工组织受很大影响,只能“见缝插针”。
常虎高速也面临同样问题。“今年4-10月一直在下雨,偶尔伴随台风,每次拉黄色预警时我们就要停工,今年已经停了76次!”市路桥公司副总工程师、第四管理处主任金勇说,改扩建面临着10年来最恶劣的气候条件,“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为线性工程,涉及须拆迁的建筑物、管线众多,情况复杂,而改扩建主要施工形式为拓宽现有高速两侧,高速线位已经固定,无法通过调整高速走向优化征拆方案,拆迁工作比新建高速更多、更复杂。
此次改扩建的,是东莞的“主动脉”,面临更大困难:
两条高速改扩建路段都需穿越东莞市经济发达区域,莞深高速的70%路段位于城市建成区;已建成通车20余年的高速走廊带存在大量通信、电力、军用光缆、燃气管线交叉或并行,大鹏燃气、国家成品油管道无法迁改,新奥燃气、南方电网、中国铁塔等网线交错,管线情况复杂、涉及权属单位多,征拆工作任务繁重、协调实施不易。
(图为常虎改扩建项目新建成的长安临时调压站,确保管道迁改期间居民用气正常)
“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自东向西沿途经过常平镇、大朗镇、松山湖管委会、大岭山镇、虎门镇、长安镇共6个镇街,沿线涉及众多村民耕种的果园,设施较多、分散且零碎;190户民房共面积2.1万平米;68宗厂房面积9万平米,设备众多、清点评估工作量大,还需克服搬迁选址难题;沿线管线分布种类多、线路密,需要解决线路迁改期间居民生活不断电、不断水、不断气等难题。”相关镇街征拆部门全力调动资源,使得拆迁能顺利进行。
4条铁路、3条地铁、3条油气管道、5条高速公路、1条快速路、3条500kv高压线、5个生态敏感区……在改扩建过程中,莞深高速需要一一克服这些主要控制因素。
通过聚焦重点、多点发力、全面攻坚,目前,工程的征拆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如莞深项目沿线的8个镇街中,已有5个镇区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其余3个镇区有望在今年完成全部征拆任务。目前,全线累计交地率达97%、累计建筑物拆除率达94%。国防光缆迁改预计将在12月底完成,通信铁塔、市政管线、燃气管线及主网配网迁改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
(莞深高速改扩建路基填土碾压施工)
为什么此次改扩建工程少见大型工程车密集施工、人员满铺的现场呢?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于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施工空间有限,“我们只能在现有高速两侧拼宽的狭长空间作业,这个空间内管线更多、情况更复杂,很多工点难以将设备和人员大面积铺开。”
不能断流的“黄金通道”
深踩油门,奋力爬坡。
经过前期的充分蓄力,莞深、常虎高速两大改扩建工程已进入全面施工状态。9月以来,越来越多的桥梁墩柱开始屹立在主干道两旁,大规模土石方施工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爆发。
为向东莞市民交出高分答卷,畅连东莞的两条“黄金通道”在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莞深高速改扩建高边坡开挖)
(莞深高速林村互通桥梁下构施工)
在整个改扩建的过程中,莞深高速(东莞段)全程采取全线保通施工,常虎高速除了4个封闭路段外,约35km的主线采用保通施工方案。两条高速改扩建工程都最少要经历“拼宽施工”—“右通左封”—“左通右封”—“附属施工”四个施工阶段,还要进行多次复杂的交通转换,这样才能同时保证施工安全、运营安全、交通顺畅。同时,施工组织(交通组织)的复杂性亦决定了改扩建项目与新建项目相比,在人、机、材的组织安排上差异巨大。
“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其中一个挑战,就是整个改扩建工程必须在保证全路正常、安全通行的情况下进行。因为这两条高速路是东莞与周边地区联通的交通大动脉,不能断流。”东莞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次交通转换,全线所有路段必须同步建设、同步转换、同步完成。
(常虎高速改扩建虎门港支线实施全封闭施工)
“在各单位的共同协作下,8月我们完成了常虎高速改扩建的安全策划,引进了专业化团队协助危大工程施工专项方案的指导编制、组织审查、现场核查,强化人员履责履职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工具式定型模板进场验收。9月我们完成了质量策划,从源头控制材料质量,实施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重点关注实体质量关键指标,促进实体工程质量全面提升。10月我们继续推进进度策划,通过抓通车、抓产值、抓节点全面提升项目进度管理水平。”金勇说。
如今,莞深高速改扩建将各大枢纽互通、接地互通作为攻坚重点,这些互通施工复杂耗时长,是项目总工期的控制性工程;而市民驱车经过时看到的路侧拼宽部分,按照循序渐进、流水和规模作业的思路来实施建设,经济合理。
保安全,保畅通,保品质。这样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东莞交投集团在传统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科研课题和技术创新。
莞深高速改扩建积极落实“信息化、预制化、智能化”等建设理念,研究并推广BIM、预制安装、一体化管理平台等技术,实现设计标准化及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施工效率;同时,积极引进绿色节能技术,减少环境污染,为建设绿美东莞提供有力支持。
常虎高速采用了先进的“智慧高速”技术,通过无人机巡检系统、二维码报警系统、声光电一体化警示系统等创新技术为道路通行安全保驾护航;开创全省先例,首次在改扩建施工期间保通路段应用“动态交通管控”技术,实现交通拥堵提前预警、实时研判、管控策略推送等,保障通行效率。
(通过无人机巡航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未来可期。两大工程正冲刺第四季度工期,可以预见的是,在改扩建完成后,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将进一步畅通大湾区内东莞、广州、深圳等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拉动沿线地区工业、服务业发展;常虎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周边居民和企业可以通过高速及连接的狮子洋过江通道快速到达惠州、广州南沙等区域,连接的常虎延长线将成为松山湖、滨海湾高新区“两心”之间的直连交通快速走廊。
“我们将全力推进,为东莞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和区位优势提供有力保障。”东莞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来源:东莞交投集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