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碰撞东莞制造,“AI+X”产品在莞发布

南方+

10月24日,又一位来自蓉城的“学院派”在东莞布局产业。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傅彦多年来深耕数据库、数据挖掘和神经网络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于2012年成立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数之联”),目前,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解决AI在线检测设备人工依赖度高、稳定性差等痛点问题,已完成超2亿元的C轮融资。同日,广东数联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数联”)在东莞揭牌成立,标志着数之联在大湾区扎根,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东莞工业制造高质量发展。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钟靖平,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杨晓波出席活动。

发布“AI+X”新产品

在“AI+”浪潮的强劲推动下,工业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转型机遇。作为制造名城,东莞在此转型浪潮中表现尤为突出。

目前,东莞拥有超过22万家工业企业、1.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后者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也是东莞连续第6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这些工业企业构成了东莞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主力军,为东莞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同时,国内厂商在细分领域持续追赶海外龙头,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近年来,智能化逐渐替代自动化成为潮流,技术的普及、成本的下降带来智能化逐步深入,未来,国内厂商有望凭借更低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工业领域的国产化率。

杨晓波指出,人工智能近年发展如火如荼,是推动工业领域智能化转型的“利器”。未来要如何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关键在于找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在东莞这一工业富集的地区,人工智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助力工业企业提升效率、解放生产力,持续优化产品生产制造流程。

数之联成立于2012年,2014年获得天使轮融资,2018年被德勤中国评选为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是全国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四川省瞪羚企业,其工业AI质检技术获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缺陷智能检测分类入选工信部第四批服务性制造示范。公司拥有300多项算法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连续3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保持25%增长。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在东莞落户?首先是因为东莞有非常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其次在整个大湾区存在海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量大且迫切,有助于我们开拓市场。”傅彦表示,广东数联将建设成为集团的销售中心和生产制造中心,为东莞乃至广东的工业AI质检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当天,广东数联还发布“数联智造AI+X云边端全场景产品矩阵”,展示数之联在工业AI质检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创新应用。“AI+X云边端全场景产品矩阵”将ADC作为核心,扩展至模型训练和检测复判,实现“云” (管理+训练)+“边”(推理)+“端”(业务)的一体化方案,旨在通过标准化平台提高生产质量和数据价值。

共探工业AI应用技术

当天还同步举行工业AI应用技术研讨会,多位来自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重量级嘉宾围绕大模型技术、机器视觉、数字基础设施等前沿议题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度的技术剖析与行业洞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孔庆超、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副总经理王朋飞、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方育柯、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以及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文磊等业界专家,围绕大模型技术发展和应用、AI+机器视觉、AI+Camera工业发展及运用、RISC-V+AI打造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以及TGV-新一代玻璃基板封装助力AI发展等前沿议题,发表主题演讲,为与会嘉宾带来了技术前沿知识和行业信息分享。

此次活动不仅为东莞的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发展搭建交流平台,更为东莞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与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未来,数联智造和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将继续携手并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南方+记者 唐卓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