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佛山创业已经30多年,这座城市给我带来了很多温暖和感动。”佛山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柯维光电”)总经理何志明说。
1990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电子专业毕业的何志明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找一个工业发展潜质足、区位优势佳的城市就业,佛山成为了首选。
在今年的佛山市人才日,何志明拿到了一个出乎他意料的奖项——佛山市科技创新2024年度人物,“当天获奖的年度人物都是来自大企业的‘大佬’,我们的企业规模不大,但仍然能得到政府的重视,这让我很惊喜。”
是人才,就能被佛山看见。30多年来,何志明专注“一盏灯”,照亮了佛山一个行业领域,佛山也积极回应,给予他最大的礼遇。
何志明(左一)在工作。何志明供图
“一盏灯”照亮一个行业
何志明有很多头衔:中国照明学会电光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SO15727主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水循环利用领域专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校外导师……
他还有一个更单纯的身份:新佛山人。
一毕业就来到佛山的何志明,与这座城市深度交融。在这里,他创立柯维光电,让自己的科研优势与佛山、广东的产业深度结合,开发出技术领先国内外的系列产品。
柯维光电外观。何志明供图
这片热土,让他的创新梦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份成绩单可见一斑:
1990年-1995年成功开发当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摩托车前大灯、一体化电子节能灯,并组建了第一条电子节能灯自动流水线;1996年-2004年在国内荧光灯、节能灯行业推广实施水涂粉工艺,消除了醋酸丁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污染,避免硝棉爆炸的潜在危害;2010年-2016年组织进行紫外线灯研发,大功率紫外线灯由于独特的固汞技术及自行研发的测试设备使其发光效率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专注“一盏灯”的研究,何志明照亮了一整个行业。
在企业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件让何志明印象十分深刻的事情。
2014年,柯维光电启动制作一项国际标准。“当时的佛山市政府部门邀请我们去做一个分享,让我们讲讲做国际标准的心得、注意事项等,没想到政府很快给了50万元的标准研发资助。”做标准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企业成本的工作,一般在标准发布后才能申请资助,但佛山却提前给了资助。
“佛山各级部门对我们都十分信任,及时给我们帮助,让我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后来这项标准也圆满发布。”这件事情一直让何志明记到现在。
另外一件事则是关乎企业厂房的硬件设备。
十几年前,柯维光电新建了一栋厂房,由于对相关程序不了解,在规划中并未做外面的排风管道,后因工艺调整需要,在厂房外墙壁做了风道。“拆除的话会影响工厂生产,补办相关流程手续复杂,可能也要耗费很多时间。当时这件事情困扰我很久,高明区、镇的政府职能部门得知这件事情后立即来现场了解,迅速向具体主管部门协调,现场表示在不影响环保的前提下可以保留。”何志明没想到,困扰他许久的事情,政府部门能够如此高效地帮助解决,让他对在佛山干事创业更有信心。
一个人才聚集一批人才
“佛山的民营经济占比很高,我认为是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经常在全国各地奔走的何志明对佛山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颇有感触,他认为,佛山对企业支持力度非常大,政府部门务实的工作作风也让人才能够更加安心地创业。
佛山的支持从何而来?何志明举了个例子。
早在十几年前,柯维光电正值由合资企业转为内资企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金周转难题。高明区、佛山市得知企业发展困境,便立即提供帮助。“当时佛山的各级政府出台面向企业的鼓励政策,就提前给我们一些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何志明说,如今的佛山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和人才的激励都更加强力。
一个人在一个领域的成功,能够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才。
佛山礼遇人才的传统让何志明感动。如今的何志明,荣誉集身,他不满足于自己茁壮成长,还带领、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佛山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项目负责人,何志明主导大型的电光源开发及应用项目3项,并参与了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及中山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带领新一批青年团队在技术研发工作中攻坚克难,指导、培养青年技术骨干超20人。
今年10月,佛山举办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柯维光电获授“佛山市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牌匾。这标志着柯维光电在紫外行业的技术实力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何志明说,“此次获批佛山市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是对我们的高度认可,为我们在紫外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保持行业前沿地位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前,佛山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高地,何志明等科技创新人才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力量。
未来,何志明将继续带领团队,以创新驱动和标准引领,积极推动紫外行业的技术革新与标准化进程,力求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中国紫外行业的卓越风采,树立行业新标杆,为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来自佛山的力量。
撰文:王蓓蓓
阅读更多
国星光电谢志国:从博士到企业总工,佛山始终给我舞台|佛山年度人物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