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地区,几乎每座城市或主要县城都有一家以“人民医院”命名的综合性公立医院,作为当地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医院往往是千家万户的健康所系。在汕头,由于历史沿革等原因,“汕头市人民医院”此前曾在数十年间长期空缺。
10月18日,汕头市人民医院正式亮相,两家“百年老院”跨海牵手实现深度融合,在地理区位上补齐汕头南部区域医疗资源短板,注定为汕头医疗史留下亮丽一笔。
新启用的汕头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汕头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占地约210亩,总建筑面积29.69万平方米,规划设置1800张床位,定位为“大综合、强专科、应突发、重科研”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协调推进传染病医教研协同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急诊医学专科建设等。
摆在汕头市人民医院面前的,是如何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质效内涵,更好地提升群众的民生福祉。
● 赓续百年历史推动差异化发展
从卫星上向下俯瞰,汕头六区一县的地形好比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鹰身所在正是汕头的中心城区,这里定位为粤东医疗高地、区域医疗中心;鹰的两翼正是汕头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西翼和东翼。长期以来,西翼区县缺乏三甲医院,群众的大病就医往往需要长途跋涉至中心城区。汕头市人民医院的成立,让这种医疗困局迎来转机。
汕头市人民医院濠江院区(汕头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连亨杰 摄
2024年9月,经汕头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原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合并,成立汕头市人民医院,开启“一院两区”发展格局,正式启用位于濠江区的汕头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保留原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区作为该院的金平院区。从地理区位来看,汕头市人民医院濠江院区位于濠江区河浦大道、沈海高速、汕湛高速交会处,交通便利,能便捷服务濠江及潮阳、潮南和临近的普宁、惠来等市县群众。而从高速公路路网角度来看,整个潮汕地区乃至梅州部分区县都在汕头市人民医院的1小时交通辐射区内,这对于争分夺秒的医疗抢救具有积极意义。
细数汕头市人民医院的历史,合并前的两家医院是潮汕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百年老院,都曾在潮汕地区医疗史上留下光辉一页。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源于1863年,创下了西医入潮的先举,是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经过160多年的发展,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2018年还加挂“汕头市应急医院”,承担汕头乃至粤东地区的各类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等紧急救援任务。而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始于1878年的益世医馆,此前是肩负粤东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三级综合医院。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公共卫生正面临严峻挑战。汕头整合两家医院资源成立汕头市人民医院,填补了汕头乃至粤东地区公共卫生临床机构设置的空白,将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传染病疫情监测检测及集中诊治能力。汕头市人民医院与毗邻的汕头市疾控中心新址同日启用,也意味着汕头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控方面跨上了新台阶。
汕头市人民医院筹备组常务副组长吴先衡介绍,汕头市人民医院将坚持“大综合、强专科、应突发、重科研”定位,着力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平战结合”、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新型公共卫生临床机构。
“大综合”是指按照大型三甲综合医院要求,逐步发展配置学科齐全、功能全面,“一院两区”互补性发展。“强专科”,是指重点发展优势专科鲜明特色、高水平技术、高质量服务。“应突发”,是指全力推进粤东紧急救援基地建设,增强城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综合救治能力,彰显市属人民医院的政治任务及社会责任。“重科研”,是指以教学科研为医院发展作支撑,做到科学、精准诊治。“我们将积极发挥好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应急医院的职责,更好地守护当地群众的健康。”吴先衡介绍道。
● 外引内培并举打造品牌名专科
专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是一家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在汕头市人民医院成立仪式上,该院就聘请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职防院、广医一院、中山三院等的8名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担任特聘专家,帮扶该院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与省医院协会、上海交大医学院骨科学院、中山眼科中心等一批省部级医院(机构)启动共建项目,为这座医院的现代管理制度、高水平专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注入一股澎湃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特聘专家就有不少是潮医智库专家,而近八成签约项目是由潮医智库专家支持与加盟。用好潮医智库的智力支持,通过潮医智库的牵线搭桥积极与省内外顶尖医疗机构和学科专科加强联系对接,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团队参与重点学科诊疗、查房、会诊、教学,正是汕头市人民医院推动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去年,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通过现场评审,成为汕头首家省级创伤中心。此前,创伤中心的支撑科室骨科入选汕头市临床重点专科。而在今年初,该院急诊医学科也入选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此次汕头市人民医院成立,就邀请了潮医智库专家、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郑秋坚签约帮扶该院创伤中心建设,进一步做强该院的应急创伤救治品牌。
郑秋坚介绍,骨科的细分亚专科业务范围很广。此次,他们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骨科学院的专家来帮助汕头市人民医院开展相关业务,通过定时或者不定时开展门诊、查房、手术等帮扶措施,助推该院专科能力建设。
进一步做强创伤中心,只是该院建强特色专科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汕头市人民医院将在整合原来两家医院优势学科基础上,推动诊疗能力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质升级。医院将持续推进烧伤整形科、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结核病学科、骨科、医学影像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学科整体综合实力,争取实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加强学科培育,争取创建一批省临床重点专(学)科,建设一批区域医疗诊治中心、区域专科(病)诊疗中心,为粤东地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汕头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连亨杰摄
作为汕头市应急医院,汕头市人民医院还将全力打造卫生应急、职业病诊疗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三大医疗体系,提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平急结合、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响应和协同工作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当中起到核心支撑作用。
吴先衡介绍,汕头市人民医院的成立,为医院赓续百年的厚重历史翻开崭新一页。下一步,医院将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作用,全力满足区域高水平综合性医疗需求,打造“30分钟急救圈”,保障汕头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负人民信任和时代重托。
■延伸
汕头投入200多亿改扩建20余医疗卫生重点项目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记者从汕头市卫健局了解到,近五年,汕头共投入200多亿元,新改扩建20多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着力推动省、市属医院由老市区向外围地带疏解。目前,汕头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皮肤病院和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等新院区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据介绍,近三年,汕头全市新增床位3658张,增长18%,此前部分医院“一床难求”的突出问题得到了缓解。近三年,汕头卫生技术人才新增5895名,增长21%,群众“找医生难”问题得到较大程度改善。随着一批新院区的投入使用,汕头各家医院还增设了70多个新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和亚专科,实现疾病诊疗更精准,患者有了更好疗效。此外,患者就医环境和卫生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
除了迎来医疗硬件的升级外,群众的就医体验也有了明显提升。近年来,汕头全力推广预约诊疗服务,开辟了电话、网络、手机、自助机等多种预约方式供患者预约,有效地减少了就医排队时间。目前,汕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区(县)人民医院共有33家医疗机构76个专科开设了夜间门诊,进一步方便上班族、学生党等群众就医。汕头还推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完善就医绿色通道、配备无障碍设施、开展智慧助老和专门药事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就医提供便利。目前,全市已有10家互联网医院也开设网上诊疗服务,先后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开方、送药上门等服务。
据了解,汕头还持续推进“优质医疗服务基层行”,推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诊疗、专科服务、预防保健、妇幼保健、中医药服务和医学康复等科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近期,汕头还设立了7个市级专病会诊中心,让汕头当地和周边地市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与省会城市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异地看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
南方+记者 彭深
通讯员 郑瑞年 连亨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