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中知识密度最浓的代表区域,巴塞罗那22@街区与广州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在区位和定位上具有一些相似性。但发展知识经济内核的路径,又不尽相同。
22@街区是在一个个创新“方块”里集聚了高密度的知识经济和高质量的生活空间;
而广州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则正在带状空间里串联起大院大所等知识经济要素,打造城市中心的创新区。
二者都指向城市更新中空间功能与创新驱动的强关联。(相关阅读>>>超级街区:超大城市的小空间革命|再造新广州 跨国调研行)
巴塞罗那22@街区
“方块”里的集聚之道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沉寂多年的22@街区从一座旧工业区到打造成营造驱动城市发展的创新街区,空间功能的选择是关键。
巴塞罗那一直是一个背朝大海的城市,但在1992年奥运会之前,如今繁华的奥运村区域还只是一片被铁路线割断、被传统制造业工厂占据的土地。
那时的巴塞罗那海岸线并未如今日这般绵延8公里,滨海区域也尚未开发。为了迎接奥运会,巴塞罗那采用了功能混合的城市更新模式,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城市,而非单一功能的区域。
基于功能混合的理念,巴塞罗那开始建设22@街区。这一街区位于城市核心区,交通便利,区域面积达到100公顷,对于巴塞罗那这样的城市来说,这是一块相当大的区域。
“在改造之前,这里是一块几乎完全属于私有且分属于不同业主的废旧工业区。市政府通过公私合作模式,与私有业主进行资源交换,允许土地用于其他用途,并增加20%的可建筑面积。作为交换,私有业主需将30%的面积用于市政府的城市功能,并对整个地区进行改造,包括地下管道等基础设施。同时,市政府也要求私营业主的投资需与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相关。”巴塞罗那市政府国际经济促进部门总监罗伯特介绍。
巴塞罗那选择将知识经济区落户在市中心的废旧工业遗址上,这一决策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附加值。当时,市政府预见到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对市中心的强烈需求,因此坚持将这一区域打造为集经济、居住、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域。
巴塞罗那22@街区。钟晓宇摄
经过15至20年的发展,22@街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该区域已吸引了12000家企业进驻,创造了12万个就业岗位,营造了200万平方米的经济活动面积。
“如果说22@街区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它的改造成功在欧洲绝无仅有。因为很少有城市能在如此中心的位置,将源自私营业主的用地成功转型为知识经济工业区,并保留了稠密的人口居住。”在罗伯特看来,依托22@街区,巴塞罗那成功进行了转型。不仅推动了巴塞罗那的经济发展,也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如今,巴塞罗那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科技和知识型经济城市之一,22@街区功不可没。
罗伯特透露,最近几年,22@街区开始了二期工程。一期工程主要集中在南部区域,目前已基本建成并占满空间。二期工程包括北区,预计建成后将创造6万个工作岗位,吸引5000家企业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巴塞罗那不仅在城市范围内实施功能混合的理念,也在每个城区内推行这一理念。这使得每个区域都具备经济、居住、服务等多种功能,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通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有一个调查显示,巴塞罗那的居民每一天出门中,有1/3的出行时间是步行的,这里的核心区只有100平方公里生活便捷、宜居,也与功能混合的理念分不开。”他提到。
“我们不希望某一个区主要的功能是居住,另一个区的主要功能是大学城,而是每个区都应该有功能的混合。城市的服务非常密集,公共交通也很方便,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在进驻22@街区的时候考虑的主要因素。”罗伯特表示,可以说它既有国际的视野和发展的雄心,另外一方面也是一个有温度、有人本、宜居的国际大都市。
广州环五山创新策源区
“环带”上的混合之法
作为全市四大重点城市更新片区之一,位于天河的环五山片区正是广州推进改造新模式的试点。近期,《环五山创新策源区“1+N”更新发展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成为指导环五山高校院所和存量空间更新发展总体实施部署的纲领性文件。
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北至华南国家植物园、南至黄埔大道西、西至白云山、东至科韵路,占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是广州乃至广东创新资源密集度最高的片区之一,不仅独揽了广东50%的双一流院校,还集聚了11家科研机构、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1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但随着时间推移,有限的空间逐渐制约了创新生态链的延伸。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建云表示,作为城央创新区的典型代表,环五山立足“策源区”的角色定位,是在广州城市更新四大重点片区中唯一强调以科创导向的更新片区。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科创要素驱动实施更新发展。
“经过我们梳理分析,环五山目前存在整体科创产业发展引导弱、院校周边缺乏低成本的科创载体、支持环五山的创新保障机制不足等情况,还有就是从交通、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体现出过去行政管理层级导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骆建云透露,面对这些痛点问题,环五山可以充分借鉴典型的“城央创新区”案例,他们在科创产业发展统筹引导、邻近院校供给科创载体和提供孵化转化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有值得环五山参考的做法。
广州环五山创新策源区。资料图片
比如,聚焦核心区的更新建设,以核心区为据点着力推动“创产城”的空间融合发展等。对标这些案例,环五山规划至2035年重点供给科创产业载体、增补产业和居住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逐步营造出更符合科创策源地的人才需求与城市形象的空间环境。
对标国内外“城市里的创新区”典型实践案例,新的蝶变正在发生,一场以科创要素驱动的城市更新正在展开。
目前,围绕环五山“天河科技创新动力之源”和“华南智芯·科创旗舰”的发展定位、聚焦三个科创核的更新实施,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将一方面从科创产业资源整合、政策措施补强、科创服务平台完善、科创品牌塑造和策源地形象展示等方面强化“软件”系统。
另一方面,加强要素保障和环境支撑,全力以赴推动具备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高校院所内部空间改造提升,为科创资源供给载体、营造更好的城市空间,积极推动“1+N”更新发展方案落地见效,逐步兑现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高水平创新、高成长产业、高品质生活”的蓝图愿景。
更多阅读:
策划:林焕辉 龚晶 陈思勤
统筹:陈思勤
撰文:郭苏莹 刘珊 陈思勤
调研组:林焕辉 陈思勤 柳时强 周甫琦 刘珊 钟晓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