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默达
10月22日,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这是继苹果iOS和安卓系统后,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也意味着国产操作系统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首个自主可控!余承东:我们都是鸿蒙的时代合伙人
“原生鸿蒙”为何备受关注?首先,这一操作系统真正实现了从底层芯片到上层系统的全部自研,每一行代码、每一个技术节点,都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操作系统关乎应用开发生态。这是一项“打地基”的工作,最终目标是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国内应用开发者,共同谋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话语权。
最后,也是最直接现实的问题,即操作系统“有没有人用”“好不好用”,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1.5万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注册开发者超675万人,对比5月份华为开发者大会公布的数据翻了十倍;支持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超过10亿,使其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操作系统,用户的认可很有说服力。
华为正式发布原生鸿蒙系统。图源:新华社
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核心技术、信息安全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从“棱镜门”到“微软蓝屏”再到染血的黎巴嫩传呼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带来的安全风险为我们敲响警钟;鼓吹“脱钩断链”,筑起“小院高墙”,罗列“断供黑名单”,美国对华科技企业的排挤和打压愈演愈烈。战胜外部风险挑战,科技竞争没有退路、只能取胜。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操作系统这一领域突破“卡脖子”,其意义更为深远,对各行各业仍在潜心探索的企业和技术团队同样是一种鼓舞。
而在实现自主可控的道路上,注定要经历种种艰难困苦,更要直面质疑。2019年华为宣布打造鸿蒙系统时,就有人对此表示不屑,“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操作系统了,自己做一个岂不是‘赔本的买卖’”,直到今天,仍有诸多声音质疑鸿蒙系统是“换皮”“套模”,认为用了5年才完全实现自主可控,进度太过缓慢。质疑声动摇不了一个真理——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自主创新从来没有嘴上说的那么容易,只有无数次的试错方能看到“从零到一”的曙光。
更要看到,追求自主可控不是一家企业、一个领域寻求的突破,而是产业上下游所要走的必由之路。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及“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构筑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并勾画出六大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鸿蒙”正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时代快车的一个代表。
在广东,像华为一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截至2023年,广东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强度和有效专利数量上均为全国第一。就在10月21日,广东还出台行动方案,加快推动光芯片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到2030年取得10项以上光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AI大模型、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工业母机……追求自主可控的道路上行者众,我们也期待有更多“鸿蒙”出现,开辟技术创新的新赛道、新天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