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近年来越来越多香港长者选择到内地养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为入住广东省养老院的香港长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支援。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21日透露,为参加上述计划的长者购买内地医保,并提供每人每年最多10000元的门诊资助及30000元的住院资助。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左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右二)、劳工及福利局常任秘书长刘焱(右一)和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林雪丽(左一)21日举行记者会。
今年11月起,参加计划的养老院由现时4家增加至11家。特区政府会分担参加计划长者在当地的部分医疗费用,并委托机构为参加计划长者提供关爱服务,协助他们适应在粤生活。特区政府明年还将推出三年的试验计划,如果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长者入住指定的广东省养老院,每人每月可获得5000港元资助,名额共1000个。
孙玉菡表示,“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中院舍的选择,自11月起从4家增至11家,涵盖广州、佛山、深圳、中山和肇庆五个城市。其中6家是香港机构和内地合营的,有5间是只在内地营运的机构,提供的选择模式也更多。
香港公费医疗是许多基层市民尤其是长者的核心医疗保障。过往许多香港长者选择是否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时,医疗服务的衔接是他们的一大阻碍。为了解决这些长者的后顾之忧,特区政府今年进行了“破格尝试”,为已加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香港长者购买内地医保。
但医保制度下设有共付额,即医保可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余下还有共付额。例如香港长者在看门诊时产生100元的门诊费用,医保报销约一半后,长者大约需要付50元的费用;如长者住院,医保一般可报销七成费用,长者要自付三成。
“我们明白香港长者即使持有内地医保,也会担心共付的部分,所以这次我们提出试验计划,门诊方面政府最多可资助每位长者每年10000元人民币;住院费用方面,最多每人每年可资助30000元人民币。”孙玉菡举例说,一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肺部疾病的香港长者,门诊资助额基本足够他在内地每个月一次就医及全年的药费;住院资助额也足够他们住院二十多天的。
“我们希望让选择在内地养老的香港长者在医疗费用上有多一份安心,这是我们试验计划的目的。”孙玉菡表示,未来特区政府会做更多关爱工作,多探访及帮助长者。
而据李家超透露,香港特区政府目前正和银行业商讨可行方法,让在广东、福建两省养老的香港长者更便捷经银行领取政府的援助金。这也意味着,许多香港长者未来有望身在内地领到他们赖以生活的收入——香港特区政府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
南方+记者 陈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