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普法!广宁让法治成为和美乡村底色

广宁发布
+订阅

金秋好时节

普法正当时

10月20日

广宁县司法局结合

横山镇罗锅村圩日

在罗锅古街开展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普法宣传活动

普法志愿者走进竹林里当起普法摊主,将法治元素融入到圩日活动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法律疑问、设置普法展板等方式,向村民和游客进行民法典、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土地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政策宣传教育,让传统圩日文化通过法治化的表达,提升群众的学法热情。

抓住时间节点,将“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这样的普法形式在广宁县已稀松平常。近年来,广宁县通过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不断创新普法模式、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强化法治人才保障,绘就法治乡村建设新图景,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

奏响法治乡村建设“普法强音”  

当普法遇到乡村治理,如何疏通一系列难点、堵点、痛点,做到因地制宜?广宁县建立“订单式”普法“210”工作制度,以摸底研判的方式精准定位群众法治需求,重点向镇、村收集普法需求清单,通过广泛派单、精准下单、优化供给、送法上门,让普法工作更贴近群众需求,更精准有效。2024年以来,各镇(街)各普法成员单位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活动599场次、共9364人次参与、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6万份,群众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持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大众化与分众化、均衡化与精准化、经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充分彰显全民普法的公共性质、常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延伸公共法律服务惠民触角  

深化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开展广宁县“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1名普法讲师团成员+N名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行动,引导“法律明白人”在我县省级典型镇村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重要节点连片风貌提升、农村“三线”整治以及国、省、县道沿线整治工程“五大攻坚行动”提供助力。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体系,全县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16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78个,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现“一号呼入、7×24小时服务”。拓宽农村法律资源,全县178个村(社区)均配备法律顾问,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深化基层法治文化品牌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小叽”、普法战斗“叽”卡通形象,用生动有趣的普法手法,更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老百姓记得住,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相关经验被《法治日报》推广,项目入选中国法律服务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案例《普法战斗“叽”奏响动漫普法新乐章》被省委依法治省办向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推荐参评市县法治建设案例。拓展文化阵地,保护、宣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红色法治文化,打造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南街街道江美村等广宁本土红色法治文化品牌,《肇庆江美村:用红色法治文化推动基层社会依法治理》经验做法被新华网专题报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社区)文化广场、村(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健全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打通全民普法“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广宁县将着力打好法治乡村建设“组合拳”,通过深化乡村精准普法,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为打造平安稳定、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贡献法治力量。

来源:广宁县司法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