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
电信网络诈骗
往往是通过
诱骗受害者
进行网银转账和银行柜台转账等
“非会面”的形式实施诈骗
但近期
警方在多起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发现
诈骗分子不再只是让受害人转账汇款
而是引导受害人将钱款
送至指定地点后,由专人取现
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市民
警惕“线上诈骗+线下取现”
诈骗新手法
真实案例一
近期,一事主报警称,其通过网络结识了一名男子,对方自称是军人在北京服役,在闲聊中透露某投资平台上有“特殊通道”,并称因身份原因不方便进行操作,希望事主帮忙在该平台上进行投资。
随后对方发了一个链接和账号密码给事主,让其帮忙进行操作投资。事主在对方的诱惑下,先后进行了共7万元的充值投资,后来对方又称线下现金交易收益更高,让事主直接线下交钱进行投资。事主到指定地点将8万元现金给指定收款人后,在平台上看到账号充值成功,但进行提现时却发现提现失败,意识被骗后,其立即报警,共被骗15万元。
冒充“军人”/成功人士交友+获取信任+诱导投资+线下现金交易=诈骗
真实案例二
事主黄先生报警称,其通过扫描一个快递盒内领奖广告二维码,加入了一个支付宝群聊,在领了数个红包后,群内有人联系其,称完成群内关注店铺任务可得红包返现,事主觉得有利可图,便答应了。
事主完成几个任务后,得到了几笔小额返现,随后对方引导事主进行买金条的任务,让其购买金条后,通过网约车送给第三方回收。事主按对方要求完成任务后,对方又称其操作失误导致账户资金被冻结,需要充值指定金额才能解冻。充值后,对方又称其信誉分不足导致清算审核失败无法解冻,又以买分为由引导事主提取现金后通过网约车运送到指定地点,但后来对方仍要求事主转账,其才意识自己被诈骗,遂报警,共被诈骗了41万元。
领奖广告+引导刷单+小额返利+操作失误+网约车运送黄金、现金=诈骗
真实案例三
事主李女士报警称,其接到一个自称是健康管理师考试退款工作人员的电话,因事主先前确有在某平台缴纳报名费,就信以为真。对方让其添加QQ好友并加入了群聊后,下载了一个软件。
软件客服以退款要通过购买基金获得盈利的形式来返还为由,引导事主转账。刚开始,事主按对方的要求操作,获得了700元的盈利,于是便再次投入了10000元。后来,对方称事主购买的基金有问题,需要购买67265元基金才能返款并让事主取现后将现金通过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事主将现金送达后,发现仍不能返款时,其便意识到被骗,共被诈骗76898元。
平台退费+下载软件做任务+操作失误+网约车运送现金=诈骗
真实案例四
事主周女士报警称,其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在电话中听见是其孙子的声音,对方只是关切问候其身体情况,其并未发现不妥。次日,事主又接到了一个电话称是其孙子,对方称和朋友过生日时与餐厅服务员发生了纠纷,推搡中导致对方受伤,现在对方要赔偿。其班主任已经垫付了8000元检查费用,但对方还要30000元赔偿,否则报警处理,自己则会被拘留15日,并要求事主不要跟家里人说这件事。
事主信以为真,就按对方要求到指定地点将钱交给了一名陌生男子。后来,事主与其儿媳妇通电话时,告诉了其儿媳赔偿的事情,其儿媳马上和学校确认,学校称没有这回事,事主才发现被骗,遂报警,共被骗30000元。
冒充孙子求助+要求交钱并保密+线下取走现金=诈骗
诈骗手段解析
诈骗分子为了逃避警方对银行卡开展的止付操作,采用这种“线上洗脑+线下取现”的模式实施诈骗。
一方面,骗子对受害人进行线上洗脑,引导受害人将现金交给上门取现的“工作人员”,以真实人员上门的表象为诈骗增添迷惑性。另一方面,线下“工作人员”在取现时,以感冒等理由佩戴口罩,遮挡面部,致使受害人无法观察到对方的真实相貌。
如今,诈骗分子在诈骗的过程中除了会让受害人线上转账外,还会引导受害人在线下通过购买黄金、手机、烟酒等送到指定地点,骗子拿到货物后再以其他方式折现,或让受害人将现金直接邮寄、通过“网约车”等形式运送到指定地点后由骗子“临时雇用的跑腿人员”取走。
广大市民收到陌生人的好友添加或者陌生电话时,不要轻信对方,不要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不要下载陌生APP,涉及钱财时更要提高警惕,再三核实对方身份。
无论以何种理由,要求将现金通过邮寄、网约车等方式带至指定地点指定人员的,都涉嫌违法犯罪。
如果不慎被骗,要保持冷静并及时拨打110报警,留存聊天、交易记录等,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
撰文:邓文燕 通讯员 清城反诈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