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利:从世界冠军到江门体校校长,身份转变但不离体育

南方+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01:42

李宏利:从世界冠军到江门体校校长,身份转变但不离体育。

“当越来越多人参与体育运动,感受运动魅力,江门青春之城、活力之城的形象将会更为立体与多元,推动城市不断‘向上生长’。”世界举重冠军、2008北京奥运亚军、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李宏利表示,当体育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体育对地区发展的综合价值将发挥得更充分。

10月20日,“奥运精神 点亮梦想”冠军故事会(江门·台山)暨高品区博富奖教助学基金启动仪式在台山中心图书馆举行。现场,李宏利受邀参加体育赋能“百千万工程”分享交流会,他表示,江门体育事业迎来新机遇、新挑战,要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模式。

三方面探索“体育+”模式

竞技体育的精神是追求卓越,遇强更强。李宏利认为,要探索“体育+健康”,更广泛地推动全民健身开展,回应群众所需。硬件上,进一步整合市镇村的各类体育设施,优化体育空间的布局;软件上,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出新出彩,结合江门的年龄结构特点,举办更多覆盖各年龄段的潮流赛事,扩大全民健身活动覆盖面。

“奥运精神 点亮梦想”冠军故事会(江门·台山)暨高品区博富奖教助学基金启动仪式举行,世界举重冠军、2008北京奥运亚军、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李宏利受邀参加体育赋能“百千万工程”分享交流会。

“奥运精神 点亮梦想”冠军故事会(江门·台山)暨高品区博富奖教助学基金启动仪式举行,世界举重冠军、2008北京奥运亚军、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李宏利受邀参加体育赋能“百千万工程”分享交流会。

“体育+文旅”,扩大体育消费的供给,赋能江门高质量发展。以赛事之名,打造文旅IP,结合赛事特点和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资源优势,推出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如户外运动、健身、赛事观赏等,从而拉动消费。通过挖掘城市体育资源,推动新兴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体育+城市”,让体育赋能城市品质,以赛事推动江门出圈。办赛事就是办城市,江门是中国侨都,应利用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积极创办及申办有江门特色的国际性体育赛事,通过全球华侨华人重要体育交流平台的建设,吸引全球体育赛事、人才、资本、科技等发展要素与创新要素集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交流与合作。

身份转变但不离体育

体育是终生奋斗的事业。从世界冠军到体校校长,李宏利表示,虽身份转变,但不离体育,未来也将继续。

1993年,李宏利从老家湖南来到江门,进入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1994年进入广东省举重队,1998年入选国家队。2020年退役后,他回到了熟悉的母校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工作者,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学习运动,爱上运动。”李宏利表示。

一直以来,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狠抓人才选拔、梯队建设、教练员专业素质等工作,狠抓学生的日常训练,不断提升竞技战术能力,希望发掘和培养更多本地的好苗子。截至2024年9月,共有在校生约650多人,其中九年义务阶段的中小学生485人,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74.6%。

办校以来,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培养出李珊珊、李汉华、陈小敏等奥运冠军,李宏利、梁佩玲、彭健烽、王劼諝等多名世界冠军,向国家队、省队输送了100多名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等重大赛事获冠军达100多人次。学校连续多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体育先进集体”,从2005年获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后一直蝉联至今。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赛在即,根据广东赛区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安排,江门将承办花样游泳、排球(男子成年组、女子20岁以下组)、自行车(山地)等三项竞体项目,以及气排球这一群体项目。

李宏利表示,目前各项工作机制和保障方案正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运动员们正积极备战。“夺冠是目标,但体育的魅力不止于金牌。”李宏利寄语运动员们和所有热爱体育的孩子。

采写:南方+记者 张婧媛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影/剪辑:熊毅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