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日报》创刊75周年#
“南方之光”诞生记
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步。
10月23日,《南方日报》即将迎来创刊75周年纪念日。75年筚路蓝缕,75年沧海桑田,南方报人在沉甸甸的新闻纸上,为新中国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南方日报也在南粤大地留下了鲜明的城市印记。289大院里,承载着几代南方报人记忆与荣光的社徽“南方之光”,已在这里闪耀了整整35个年头。它如同一把明亮的火炬,照亮着祖国的“南大门”,吸引无数路人围观“打卡”。
“南方之光”的设计灵感,来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灵”之一火凤凰朱雀,并与火炬形象完美融合。它见证着南方日报的成长和发展,象征着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和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激励着一代代南方报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罗丽芳作品《南方之光》1994年被评为广州市花城十佳雕塑。
社徽创作幕后,还凝结着南方报人与广东艺术家的一段深情厚谊。35年前,“南方之光”的光芒如何被点亮?社徽作者、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丽芳日前接受南方+记者专访,将这段改革春风里的“南方故事”娓娓道来。
南方报人与雕塑名家珠联璧合
时钟回拨到35年前,《南方日报》报社编委会决定创作一个代表报社艺术形象的社徽。社会公开征稿提前了将近一年,许多作者踊跃应征,寄来的作品超过千件。
雕塑家罗丽芳、李炳荣伉俪。
来稿大多是“图解”报纸的特征:不是卷成圆筒的报纸,就是广州市花红棉树,又或是《南方日报》英文首字母“N”的变形……然而,这些作品既反映不出党报的丰富内涵,也缺乏艺术的审美,更无法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距离40周年大庆只有3个月时间。广东省美术家设计中心艺术家罗丽芳的名字,却让南方日报原副总编辑何继宁眼前一亮。两年前,她为第六届全国体育运动会创作的雕塑《夺》,就以抽象而富有动感的几何形体组合,成为天河体育中心的亮眼地标。
《南方之光》作者罗丽芳。
雕塑《夺》由三面三角形旋翼与银白色圆球组成,展现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主题。此作一出,国内外媒体纷纷誉之为“广东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的艺术形象代表”,更被《中国文艺报》评为彩雕进入“环境艺术综合体的广场雕塑”的开山之作。
罗丽芳作品《夺》,1987第六届全运会主雕塑。
《夺》的面世也让罗丽芳迎来创作高潮,《山河颂》《葵乡曲》《绿化广东纪念碑》等创作邀约接踵而来。南方日报社地处广州新城区,为何不将社徽设计成雕塑作品,留下鲜明的城市印记?何继宁喜出望外,亲自上门向罗丽芳说明来意。
收到南方日报的邀请,罗丽芳的内心却充满了忐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为省委机关报创作艺术形象,自然是难得的光荣;然而,短短3个月内,能否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她的心里却没有底。
为此,罗丽芳想出一条“缓兵之计”,要求报社必须先出一封正式的“委托书”。谁知,她很快就领教到“南方速度”的厉害。何继宁首次登门拜访才隔了一天,就将盖上报社朱砂大印的委托书送到她的手上。
“火凤凰”演绎党报精神
接到报社的委托书后,罗丽芳彻夜难眠。究竟如何才能在一方小小的社徽里,充分表现《南方日报》的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经过连夜苦思冥想,一把火炬的形象,从她的心底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一贯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真理。火炬的形象表达固然贴切,然而古今中外,以火炬为形象的艺术作品多如牛毛。怎样才能让这把燃点“南方之光”的火炬令人眼前一亮?她从“南方”二字做起了文章。
“‘南方’的概念很难具象表达,‘南方之神’却有鲜明的形象。”罗丽芳想到,自古以来,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的“四灵”传说脍炙人口。别号“火凤凰”的朱雀,正好是代表南方,与优雅华丽的广东省鸟白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方日报社徽《南方之光》雕塑设计样稿将在289大院再度亮相。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浮现。罗丽芳手起笔落,以波状形的变化表现火凤凰的多姿多彩,烘托出“南方之光”的韵律和节奏;再将火凤凰的翼变成粗线、尾部变成细线,粗细结合,以增强作品的动感,将熊熊燃烧的火炬形象呈现眼前。
细观之下,火凤凰的形态又与传媒形象相呼应:鸟嘴与巨眼犹如巨大的卷筒,散发出一束飘逸向上的信息波,象征着《南方日报》强大的传播力。为了体现作品的品质与内涵,罗丽芳别出心裁地选用不锈钢材料,让作品更显清新脱俗、刚柔并济。
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罗丽芳刚刚绘出图纸,报社编委会当场拍板定案。“南方速度”再次惊艳了艺术家。“报社眼光真是厉害!我还从未设计过这样当天送样、当天定案的作品。”回忆往事,罗丽芳由衷竖起了大拇指,感佩之情溢于言表。
改革春风燃起“南方之光”
《南方日报》创刊40周年前夕,三件《南方之光》雕塑终于顺利落户289大院。其中,两件浮雕镶嵌于报社大楼两侧上端,高5.5米的主雕则立于报社办公大楼前面的草坪上,慕名前来“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
珠联璧合的佳作问世,很快便获得众口一词的赞誉。“《南方之光》内容与形式高度结合,放眼报界也是独一无二。”罗丽芳的丈夫、雕塑家李炳荣介绍,国内雕塑过去多是写实主义的具象题材,《南方之光》则让立体构成风格在全国推广开来。
雕塑家罗丽芳、李炳荣伉俪作品。
雕塑落成的第二年,李炳荣、罗丽芳夫妇将《南方之光》连同其他75件雕塑带往新加坡展览。“艺术新颖,造型优美,富有动感。”来自中国南方的“创意之光”同样深深吸引着狮城同行,纷纷赞叹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气息的和谐统一。
“《夺》是罗丽芳成功的起步,《南方之光》则标志着她艺术创作的新阶段。”在著名评论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奚静之看来,这件作品的诞生说明“她已掌握了现代意识、现代感,充分运用工艺造型之美、材料之美、色彩之美的奥秘”。
李炳荣、罗丽芳作品《足球,只有足球》。
1994年,《南方之光》与《夺》双双高票入选“十佳花城雕塑”。如今,漫步在广州新中轴线上,天河体育中心的《夺》、289大院的《南方之光》、二沙岛广东体育馆的《体育之光》映入眼帘,共同组成罗丽芳作品的亮丽风景线。
《南方之光》同样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锐意创新的精神,让南方报人与广东艺术家走到了一起。”罗丽芳之子、油画艺术家李放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南方之光》的诞生无疑呼应了社会各界对创新的真切期待。
改革春风燃起了“南方之光”。传送不息的信息波,继续在南粤大地唤起深远的回响。“《南方日报》是媒体融合的一面旗帜。这件作品也寄托着我们的厚望,期待她继续以‘领头羊’的精神,引领媒体跨进新的时代。”罗丽芳祝福道。
*本文参考南方日报原副总编辑何继宁《社徽的故事》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摄影/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