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都之芯,丹灶沿着氢能全链再攀高

南方+

1

10月18日,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开幕,作为大会同期活动,10月18日至20日,第八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CHFE2024)持续举行,仙湖国际论坛、氢听剧场等活动同步开展。

致力打造“中国氢都、科创丹灶”的南海区丹灶镇,在大会、展会期间“戏份”十足:一批丹灶氢能企业携新产品、新应用亮相展会,佛山仙湖实验室重点展示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并主办仙湖国际论坛,应急氢能材料及装备共性技术实验室在丹灶正式启用……

自2023年荣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以来,南海全力推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多项“全国首个”“行业首创”,并提出加快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过去一年来,丹灶作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的核心区,扛起了发展“主战场”的重任,推动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取得新突破。

面向下一个15年,佛山决心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创新高地。新的目标和使命当前,氢都丹灶守与进的故事仍在续写。

第八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CHFE2024),佛山仙湖实验室展示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成果。戴嘉信 摄

第八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CHFE2024),佛山仙湖实验室展示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成果。戴嘉信 摄

1

“南海首创”中的丹灶力量

在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南海推出多项全国领先的方案和项目。在此背后,来自丹灶的氢能企业和机构贡献不小。

其中,《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两轮车产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提出,计划到2025年底,南海将在全区范围共投放不低于1.5万辆氢能两轮车,如此规模放眼全国尚属空前。该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丹灶氢能企业、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氢能两轮车的研制和运营商,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示范推广探索。

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氢能两轮车亮相第八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CHFE2024)。戴嘉信 摄

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氢能两轮车亮相第八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CHFE2024)。戴嘉信 摄

广东清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另一家来自丹灶的氢能企业,在大会上发布了两款新品。其中,400kW燃料电池电堆能够有效降低燃料电池重卡20%氢耗,另一新品5MW AEM电解水制氢系统可实现绿氢低成本制取,引领全球绿氢生产成本迈进1美元/kg时代。

备受瞩目的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大会开幕式上宣布投产。这是位于丹灶的佛山仙湖实验室,与蒙娜丽莎等佛山陶企携手攻坚数年,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结出的硕果,攻克了氨氢融合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这一世界性难题。

“水上南海—可抵达的彼岸”绿色能源全球艺术航海项目在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内首个与氢能相结合的艺术活动,由进驻丹灶的知名艺术家向阳发起,计划借助氢能源的科技特性及应用潜力,开启全球艺术航海之旅,探索并推动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济平锂电铜箔电极总部基地项目、安清科技氨氢融合综合型能源和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11个项目在大会期间完成签约,项目涵盖国际合作、基金股权投资、产业制造和氢能物流等多个方面,多个项目以丹灶为重要据点,助力南海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沿链经济”。

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济平锂电铜箔电极总部基地项目、安清科技氨氢融合综合型能源和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11个项目在大会期间完成签约,多个项目以丹灶为重要据点。戴嘉信 摄

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济平锂电铜箔电极总部基地项目、安清科技氨氢融合综合型能源和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11个项目在大会期间完成签约,多个项目以丹灶为重要据点。戴嘉信 摄

1

崛起氢能科创策源地

10月19日,仙湖国际论坛在南海樵山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该技术论坛由佛山仙湖实验室主办,聚焦制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氨氢融合新能源、氨氢安全管理等方向,广邀业界专家、企业精英等共同展开深入研讨,致力打造国际化的氢能交流平台。

在前一天举办的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院士专题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理事长张清杰,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把脉氢能产业发展趋势,对氨氢融合技术应用进行推介,也引发了外界高度关注。

佛山仙湖实验室对于丹灶在氢能业界确立“江湖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早在2009年,丹灶就率先引入了佛山第一家氢能企业,成为全国最早发展氢能的镇街。2018年起,丹灶重点打造规划面积达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加快集聚一批氢能企业和机构。而自2019年底佛山仙湖实验室在丹灶成立以来,丹灶正日益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科创策源地。

近年来,佛山仙湖实验室围绕“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与“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两条研发主线,汇聚优质科创资源,催生出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丹灶镇政府在载体、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多方面支持,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目标加快迈进。

比如,在佛山仙湖实验室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合作牵引下,2022年国家电投集团将华南氢能产业基地落户丹灶,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而在今年8月20日,广东光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仙湖实验室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企业,在丹灶建成投产100MW钙钛矿中试线,实现首片下线,标志着佛山在下一代光伏技术布局上走在前列。

与此同时,在佛山仙湖实验室技术路线的指引下,南海在今年2月召开的第二届仙湖科技大会上发布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将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毫无疑问,丹灶顺势成为打造这一新兴千亿产业集群的“主战场”。

1

“中国氢都”再攀产业高峰

在今年的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开幕式上,佛山提出决心再用15年的专注和拼搏,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创新高地。面对这个更高的目标、更大的使命,“中国氢都、科创丹灶”信心满满。

这份信心,源于过去15年来,丹灶始终把产研联动作为努力方向,把技术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应用场景作为重要牵引,助力佛山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170多家,形成涵盖制、储、输、用的氢能产业体系,成为国内少有的同时拥有燃料电池三大关键基础材料、五大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整车生产企业等全产业链的地区,催生出氨氢高温窑炉零碳燃烧等一批引领行业的先进技术,并让氢能在交通、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广泛应用。

这份信心,更源于丹灶立足既有产业基础和优势,落实市、区部署,进一步深化氢能产业沿链布局,围绕氢能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应用、质量标准、监管服务等,持续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努力蹚出一条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丹灶正通过一个个掷地有声的优质项目,将这份信心转化为实绩。

就在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举办当天,由刘兴军院士团队、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联合建立的应急氢能材料及装备共性技术实验室在丹灶正式启用,该实验室以铝基储能材料为核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能源技术,可实现铝基储能材料驱动的产氢供氢一体化,致力破解氢气制、储、运、加瓶颈。

在本次中国氢能产业大会签约、发布、启用的一批丹灶氢能新项目、新产品、新应用,也有望带动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加快强链、补链、延链,为南海氢能产业这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赋能。

昂首阔步,向“高”而行,“中国氢都、科创丹灶”向着氢能产业的新高峰全力攀登。

采写: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容嘉欣

读者群二维码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