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花绽放,重寻海上丝绸之路辉煌!(文末福利)

越秀区文化馆
+订阅

10月16日至20日10:00-21:00

2024年越秀区海丝文旅周期间

将在南粤先贤馆、五仙观前广场举办

“非遗里的广州”潮墟手作市集

同时在五仙观文化艺术空间“紫烟阁”

围绕海丝文化主题

向市民展示与海上丝绸之路上相伴而生的

百年广州民间工艺、非遗精粹

以及年轻艺术家的文创产品

并提供中医义诊体验

用年轻人的方式“潮玩非遗”

“船承”海丝情

非遗传承人带你重回南越国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越秀作为广州建城两千多年的城市中心,凭借“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优势,对外商贸的印记深深刻入了城区的肌理和血脉之中。自古以来,越人善舟。南接大海、北通中原的南越国,先民在秦汉之际,已懂得借助季风沿着海岸线航行,与东南亚和南亚诸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海外贸易,成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使都城番禺快速崛起为海外珍宝的集散地和繁华的大都会,更为之后汉武帝发舶远洋、开展官方海外贸易打下了基础,对中国古代航海影响深远。

及至清代,广州由于是“一口通商”政策下惟一合法的外贸城市,大量的外国商人、旅行者、贵族等来到广州,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需求,广彩、通草画、广绣、牙雕、榄雕等民间工艺在萌芽和发展期便与海丝贸易相互成就、“双向奔赴”。

因此,在本次2024 年越秀区海丝文旅周期间,主办方特邀多个与海丝贸易相关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作了系列以舟楫和船为专题的非遗作品、文创产品,与市民进行互动展示,传承南越先民的海丝智慧。

如市集中的通草画传承团队将教授市民创作海运船、返乡进士船、养鸭船、渔船等清代通草画主题挂饰。

广彩摊位将展出2006年被广州市政府选送来穗访问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王后西尔维娅的复原作品《哥德堡号》以及广彩海丝文创。

广州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则以自己的技艺复制了一艘佐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舵的国家的东汉船只,而后来华的阿拉伯商人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他们的船舶上,并将之传播到了欧洲。开启西方大航海时代。

当市民们走进五仙观文化艺术空间“紫烟阁”,则可以欣赏到张民辉、李定宁等国宝级牙雕大师创作的《一帆风顺》龙船,玲珑的门窗、护栏,灵活晃动的吊铃、挂灯,以及各种姿态的微型人物,工精艺巧,融立雕、浮雕、镂雕及拼镶等多种技艺于一体,极尽精雕细琢之妙。

已故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昭亮与儿子罗国键的心血之作《一带一路》落地灯组闪耀着独特光芒,红木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象征广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罗昭亮父子以其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坚守与创新精神,将 “一带一路” 的宏大主题与海丝文化的深厚内涵融入其中,如同一座文化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中国与世界。

此外,现场还将展出广钟、象牙微雕、广州提琴制作技艺等项目的精品,并在摊位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欢迎各位市民前来参与。

弘扬海丝魂

来广州文脉感受中外商贸特产

    建于明洪武十年的五仙观及其承载的五羊传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州海丝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崛起与辉煌,吸引了来自中外的商人、使者和文化交流者。2024年越秀区海丝文旅周通过在五仙观举办“潮墟·非遗里的广州”主题展区与文创手工市集,重构了无数商船往来、货物交换和文化交融的场景。

其中,在马来西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摊位上,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感受茶叶、娘惹瓷和娘惹服饰等文化产品,体验马来西亚独特的海丝遗产。

据摊主介绍,娘惹瓷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和马来西亚的文化元素,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见证;娘惹服饰结合了马来传统和中式服饰文化,通常为轻纱材质,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还融入了西洋风格,如低胸衬肩和花边修饰等。

此外,主办方还在越秀、赤坎“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指导下,引入了湛江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金华金钩海味鸡仔饼,把湛江优质的非遗产品送到广州市民消费者身边,一下子吸引了众多街坊前往品尝购买,为越秀和湛江等帮扶地区的双向奔赴注入更多幸福滋味。

据介绍表示,自2023年6月越秀赤坎结对帮扶协作以来,越秀赤坎在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湛江指挥部的指导下,从体制机制、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城乡融合、民生事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充分利用两地的文旅资源,加强文商旅交流与合作,举办越秀海丝文化节、惠农助消费展销等系列活动,既丰富了越秀区市民游客的公共文化生活,也为赤坎区的非遗资源提供了渠道,助力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赓续青年梦

潮寻非遗里的广州

“潮墟·非遗里的广州”文创手作市集汇聚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和手工艺者,将蓝染、漆扇等民间艺术与年轻潮人的生活和审美进行结合,创作出了一件件既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又富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创意手作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鹰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了让文创产品更具互动性,通过AI驱动AR的技术让文创产品活起来,使主题文旅印章讲故事,并加入了人工智能导览系统,使用户感受边集章、边跟随导览打卡城市景点的体验,开展海丝“Ai奇遇”有奖打卡活动。带大家沉浸式打卡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5处越秀海丝史迹,共同领略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参与本次文创手作市集的青年艺术家李女士表示:“我一直通过非遗文创实现青年创业就业探索,这次是把自己用蓝靛草做的杯垫、手环等蓝染文创产品带到现场做展示展销,希望让大众把作品带回家,令更多人喜欢上蓝染,在赓续文化的同时实现人生理想。”

通过潮墟的创意转化和呈现,市民和游客不仅能够在漆艺-漆扇体验展区、艺术展区购买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看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体验传统非遗在新时代中焕发的生机和活力,品味广氏菠萝啤、鸡蛋仔、潮汕片皮粿、鱼蛋粉等岭南地道海丝美食。

还能在中医养生文化展区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岭南飞针疗法和穴位贴敷义诊服务,把海丝贸易中换回的丁香、沉香、艾叶、小茴香、薄荷、藿香等香料制作而成的香囊带回家。

据介绍,该项目的传承群体作为中医药文化推广学者,曾沿着海丝之路,到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波、马来西亚、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地进行国际交流。海丝文旅周的主办方表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此过程中,飞针、穴位敷贴和香囊不仅作为治疗手段在国内应用,还通过贸易传播到其他国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展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和成就。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市民感受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感悟以飞针为代表的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航海的厚重历史与辉煌成就,从而讲好广州海丝故事。

潮墟市集将持续到10月20号

周末可以约上好友一起来逛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