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询问会,对三水区实施省“百千万工程”情况进行“体检”,进而查漏补缺。10月17日在佛山市三水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三水区“百千万工程”情况专题询问会进行。多名三水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紧扣“百千万工程”内容接连发问,三水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提出要以相关工作助力三水争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三水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询问会,对当地“百千万工程”进行“体检”,进而查漏补缺。 南方+ 尹辅华 拍摄
三水区副区长王文首先汇报区政府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工作情况。王文表示,2023年以来,三水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抓好典型镇村建设等任务落实,凝聚全区力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三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1位、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0位,获评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等荣誉。
而当天的重点是专题询问会,该做法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
为了做好专题询问,三水区人大常委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即从方案制定到专题调研,从报告起草到问题设计,每一项工作都抓紧抓实。当天三水区政府收到一些涉及“百千万工程”的工作建议,指出区政府需要在规划引领、优化机制体制等方面下功夫。
当然,三水此次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
从现状看,在佛山市委“十大行动”2024年度重点项目清单中,三水占了1/4,可见任务之重、责任之大。接下来,三水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以顶格要求推进落实好“百千万工程”。
为此,在专题询问结束后,三水区委副书记何小玲表示,三水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等形式,对区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进行全面“体检”,形成了专题报告,这是对政府进行问诊把脉,今后区属相关部门要主动接受监督。
何小玲表示,接下来全区将以超常规推进速度,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战新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三水会持续抓好人居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提升,从而形成更多可行可控成效。
“佛山市将北向战略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头号工程,三水是主战场,三水要以佛北战新产业园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区政府要围绕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等细节,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三水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浩明认为,三水要抓好强区促镇带村行动,区政府、各镇街和各村居要放大区的优势、激发镇的动能、释放村的活力,发挥典型镇、村标杆示范作用,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增值增效,促进区、镇、村高质量协同发展。
问题一:
三水北部和中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水区发展和改革局:正是看到北部三镇与中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一年多来,三水区积极调动资源向北部三镇汇聚,取得不错成效。
在相关措施激励下,2023年芦苞镇、大塘镇的招商引资额都突破百亿大关,并且区委、区政府还向北部三镇配置更多年轻干部,助力芦苞、大塘、南山三个镇加快发展。
具体来看,区委、区政府支持芦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围绕胥江祖庙打造文旅产业;对于大塘镇,则支持其高标准建设佛山市唯一化工园区;至于南山镇,则鼓励其发展现代文旅产业,如支持南丹山创国家4A级景区。
另外从空间规划上,三水区的用地指标向北部三镇倾斜,去年北部三镇占了全区七成以上的用地指标。
问题二:
教育是群众密切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发展?
三水区教育局:全区如今推进实施义务教育资源增容、新强师工程、教研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学生暖心、竞标争先“六大行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其中,三水科创实验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36所学校与南海石门中学等名校结对,38所学校组建五大教育集团。
三水科创实验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南方+ 尹辅华 拍摄
接下来,三水区会继续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目前5个教育集团覆盖全部镇街,它们在相应镇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辖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
近期三水正加快推进佛山市季华中学扩容工程,并会在云东海街道、白坭镇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推动镇街幼儿园提档升级。
问题三:
医疗卫生也是群众关心内容,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发展?
三水区卫生健康局:三水的医疗卫生资源是中部强、南北弱,接下来就是推动医疗资源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比如在北部,三水将加快推进乐平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推动位于大塘镇的北部医疗中心提档升级。同时借白坭镇人民政府和佛山市中医院进行医联体共建,助力三水南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水还将积极探索区镇两级医疗卫生人才“上派下挂”机制,推动区级医院骨干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鼓励镇街人员到区级医院跟班学习,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技能水平。
未来三水还会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扎实做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提高区域医养结合水平,建设更有温度的健康三水。
采写:南方+记者 尹辅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